基督教学院(中国基督教学院)

2023-08-15 11:06    来源:留学在线       阅读量:39

#历史开讲#

尽管塞兰坡差会十分重视印度本地皈依基督徒在传教工作中的作用,但他们也深谙后者在神学和信仰装备方面的不足。

为此,早在1805年,塞兰坡差会就认为,通过培训本地牧师来传扬基督真理,这是最为重要的。“他们认为,差会应该通过印度本国的牧师,建立印度人自己的教会,要注重提升本地皈依者的才能。

如果说建立传教站(所)是为了让基督教当地教会逐渐成型,那么培训印度本地牧师就是塞兰坡差会在建造印度本地教会的灵魂和精神,这样有形教会在印度能够实现真正的“自养、自治和自传”。为此,塞兰坡差会于1818年开始启动兴建亚洲第一个教会大学——塞兰坡学院。

一、塞兰坡学院的缘起与初衷

关于教会大学的建设,凯瑞在1795年就提出了一个建立学院的计划,这样的学院主要教授梵文、孟加拉语和波斯语。当然,学生还要学习《圣经》以及一点哲学和地理学,学制为七年。虽然凯瑞没有真正实行这个计划,但是它成为了塞兰坡学院建立计划的雏形。

自1800年开始,蹇兰坡差会开始在印度北部建立了广泛的传教站(所)网络以及附属于这些传教站(所)的基础学校。无论在传教站(所)还是在学校,大量的印度本地皈依者受到重用。但是,他们本身十分缺乏基督教教义神学、基础教育的知识和管理的能力。

为此,塞兰坡差会建立学院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给印度皈依基督徒接受神学教育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够加入教会牧养和宣教事工;另一方面是希望培训印度本地人更好地从事教学和学校管理。这两个领域需要的人员都非常多,如果仅仅依靠欧洲传教士,那么塞兰坡差会的经济实力显然是不够。

马士曼曾这样写道:“支持一个欧洲传教士家庭的开支足以满足二十位本地工人(教会)的需求。这些人在一定的指导下可以在广阔的区域进行巡回布道,传播圣经知识。”在此背景下,1818年7月15日,塞兰坡差会发布了马士曼起草的一份名为《向亚洲基督徒及其他青年人教授东方语言文学和欧洲科学的学院》的简章。它也是塞兰坡学院建立的蓝图。

根据这份文件,塞兰坡学院是“一所旨在招收本地基督徒青年的学院。学院教授圣经知识,而学生需要学习梵文一这个最有效的方式,并熟知佛教和印度诸神系统的哲学教义”。可见,塞兰坡学院也是福音化工作的一个平台。塞兰坡差会认为,塞兰坡学院主要开展十项教学和教育工作:

(1)向学生传授完整的梵文知识,这样他们就能理解印度教的教义和信条。

(2)教授阿拉伯语。当时印度的有识之士经常掌握三到四门语言,阿拉伯语是其中之一。

(3)部分年轻人需要学习中文,因为中文和很多东方方言有密切的联系。梵文、阿拉伯语

和中文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掌握东亚(这里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地区)几乎所有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4)传授基督教的教义。从学生学习梵文开始,他们就要学习基督教要义和圣经知识,直到成年。

(5)为学生用他们自己熟悉的语言学习欧洲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6)选拔一部分优秀学生学习英语,也是必要的内容之一。

(7)选拔葡萄牙和法国年轻人,教授拉丁文、希腊文和英文。这样这些年轻人就能够帮助改进圣经翻译,真正实现优中选优,赋予他们更加有挑战的任务。

(8)教授与学校的属性和组织等有关的实用内容,使学生具备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与教学和管理学校相关的科学知识。他们希望,凡在塞兰坡学院受过教育的学生毕业后,能够建立和管理学校。

(9)培养能够成为牧养本地教会的青年人,为他们提供牧会的基础课程。

(10)在竭力吸纳基督徒青年人外,塞兰坡学院也将为印度各地的青年人提供教育。

当然,塞兰坡学院最重要的还是教授神学,使他们具备对福音事工的虔诚和天赋,学习一整套基督教神学。任何能够自行承担学费或受其他人资助的学生都准许进入塞兰坡学院学习。

对于基督徒子女,进入塞兰坡学院的时候,他们都了解自己将要学习普世的知识。此外,他们还建立图书馆,包括欧洲文学经典作品、梵文和印度本地语言有价值的文稿等。

根据《向亚洲基督徒及其他青年人教授东方语言文学和欧洲科学的学院》的计划和理念,塞兰坡的省督成为了塞兰坡学院董事会的主席,黑斯廷斯也成为了学院的顾问。

从1818年起,塞兰坡学院开始建设,选址胡格利河边的一块空地,与印度总督公园面对面,占地约十公顷。他们需要建立教学大楼、图书馆和教工学生宿舍等,到1822年,塞兰坡学院的主楼竣工,耗资150,000卢比。

第一年,塞兰坡学院招收了37人,其中印度本地基督徒19人,其他为非信徒。不久后,约翰·麦克加入塞兰坡差会,与塞兰坡三杰一道通力合作。具体而言,麦克负责塞兰坡学院的普通知识的教学大纲,沃德负责神学教学大纲。

但是,刚刚起步的塞兰坡学院不久便遭遇了两大重大打击。一个是威廉·沃德不幸突然离世。沃德在三杰中年纪最轻,但是突患霍乱,不治身亡。这对于塞兰坡学院影响很大,因为他具有商业天赋、清晰的头脑和不知疲倦的勤奋。

另一重大打击是胡格利河的洪水。据悉,当时的洪水将250英尺的河堤冲垮,差会所在地建筑前的水深达16英尺,甚至威胁到了凯瑞所住的卧室。

在这种窘迫之中,大英圣书公会伸出了援助之手,捐赠了6000英镑,帮助塞兰坡差会度过了这个艰难的时刻。由于当时塞兰坡差会与浸礼会总部的关系逐渐疏离,筹措资金极为困难。事实上,塞兰坡差会成立后的十年时间里,他们一共筹措了24824英镑,其中只有9224英镑来自公众的捐款,剩余的部分都来自于塞兰坡差会的传教士们。

1826年,马士曼启程前往英国,寻求浸礼会总部的帮助,不幸未果。为此,马士曼通过个人的努力在英美等地募捐,1829年返回印度。由于浸礼会与塞兰坡差会的关系破裂的消息抵达美国,沃德为塞兰坡学院募捐的资金也没有着落。

随后,在凯瑞、沃德和麦克三人的努力下,塞兰坡学院艰难运行。随着凯瑞和马士曼先后离世,塞兰坡学院早期(1818-1837)告一段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837-1883)。

"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