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戎美术学院怎么样

2023-11-11 12:40    来源:留学在线       阅读量:8

在阅读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这样可以与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小编也会持续更新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蕴藏冬夏

引言

新式学堂和留洋归来的艺术学生是 20 世纪初期中国美术界变革的两支主力军。以下通过探讨几位民国油画家兼美术教育家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思考教育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传统题材与油画进行结合的必然性,主要包括周湘、刘海粟、颜文棵、王悦之、林风眠、李毅士、徐悲鸿等。

周湘

周湘(1871-1933)是“我国办第一所私立美术校的西画教育家”于 1911 年夏建立中西美术学校(该校也被称为布景画传习所)。周湘擅长中西绘画,对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篆刻样样精通,博学古今,加之天资聪慧,其作品较早即闻名于世,年轻时即往欧洲开始绘画的研究吸收。因此,他对中国传统绘画及理论思想和西方绘画具有同样的深入见地和实践经验,并且能够融西于中,付之于个人的艺术创作、理论成果及教育实践。

例如其作品《水彩画二十四图说》便采用中西合的新手法,自传统家道文化典故取材,在人物的塑造、描绘和构图上给人以不同于传统绘画的创新感受他将西方水彩画的风格与中国画人物工写技法融于一体,并借鉴西方圣经故事画的构图方式,将西洋画理中的透视、解剖、结构等方法运用其中。他对传统绘画的创新性实践探索的经验为其创办各类美术专门学校奠定了基础。如丁翔华所说:“西洋画流传中国,先生实开其先河,门前桃李,近五千人。”“周湘根据美术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教学需求编写的《油画诀》《水彩画诀》等教材“为研习者所必”。

1924 年周湘创作了《周湘山水画谱》 (四册),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粹,既是熔铸百家的中国山水画创作与欣赏画谱,又是化古为今的中国山水画教材。此时,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等力举改良中国画,全盘吸收西洋画,周湘则在《画论》中坚持传统绘画的本源性地位,“如欲变法,必先守法,古今大家之画,皆有辙迹可寻,世界之画,各有所长,如论神妙,当推我国”"。周湘晚年所提的“师古法、扬国粹”的观点,对于中国传统题材在油画中的运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艺术实践与教育思想为民国时期西洋画教育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传统绘画与油画的互融提供了范例。

刘海粟

刘海粟(1896一1994)在 1912 年11 月 23 日与始光等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上海美专),年仅十七岁的刘海粟担任校长主持美术教学工作。”他在美术院成立时确立的办校宗旨为:“第一,我们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第二,我们要在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担负起宣传艺术的责任,推动中华艺术的复兴;第三,我们没有什么学问,我们却自信有研究和宣传的诚心。”这体现了刘海粟希望借鉴西方艺术之长来发扬中国传统艺术,实现发扬中国艺术精髓的宏图大志。

他希望借用西方文化艺术之所长改革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因循守旧状况,体现了在中西绘画融合中“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的态度,对中国传统题材与油画的结合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这在刘海粟将中国传统山水与风景油画结合的形式中得到了体现。从其经典作品水彩画《龙华色》 的品《巴》 可以看出其将传统题材与后期印象派与野兽派油画互融的创作实践。

颜文

颜文樑:《雪 夜》(1893一1988)自幼年起从其父研习中国传统花画,十六岁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习刻印、制版和印刷技术,然后进入图画室学习西洋画,开始接触西方艺术。颜文棵于 1922 年创办了私立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这是刘海粟创办的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之后又一所具有影响的私人开办的美术学校。”他将西方美术院校的教学法引入苏州美专的办学理念中,“颜文提出了“忍、仁、诚’三字作为苏州美专的“校训”,提出“中西合壁,造就人才”的办学方针,并要求学生中西绘画兼学。

他实施的美术教育是由普遍型转向特色型。学习中国传统花鸟题材的背景使颜文樱在教育与油画创作实践中自然地将两者进行结合。富有诗情画意的油画风景将中国画传统题材意蕴演绎得恰到好处如其早期油画风景作品《雪夜》,体现出西典艺严的绘画法则,又吸收了印象派的光色特点,画面抒情而细腻,可谓“涉笔成诗,气象万千 ”。

在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家中,王悦之(1894一1937)的美术教育经历较为丰富。z2“王悦之接受过完整而谨严的西方美术思想与系统的美术教育,更多地是尝试中西融合的美术教育理念,即融入中国艺术的特色,推动西洋画的本土化民族化进程。”2他在油画创作中运用了中国画的传统元素,在将中国传统山水材融入风景油画方面独具特色,如《玉泉山》 (图 1-7)。悦之也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忧,其作品《弃民图》和《亡命日记图》都是反映抗日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

林风眠

林风眠《1900一1991)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919 年留学法国,先后在第戎美术学院、巴黎美术学院学画。1925 年回国后,曾任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兼教授。1928 年主持创建国立杭州艺专,任首任校长兼教授。他以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蓄”为建院方针,以“介绍西洋艺术!

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为学术目标,促进东方新艺术的诞生。“林风眠培养出了诸多颇有成就的门生,如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等。他与学生们共同承担起中西融合、推动油画本土化的责任,取得了较大成就。从林风眠发表的“东西艺术之前途”“我们要注意一一国立杭州艺专纪念周讲演”“致全国艺术界书”“徒呼奈何是不行的一一立杭州艺专纪念周讲演”“美术界的两个问题”等一系列关于改革现有美术教育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勇于直陈美术教育乃至社会美育问题和矛盾,剖析鞭辟入里,改革方针与对策大胆且实际,不愧为一位站在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前沿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对于林风眠来说,艺术作品是其灵魂和心灵的写照,是观念与情感的体现。如作品《人类的痛苦》和《冬》,从风格的变化可以看出他对现代派绘画的探索和中国传统题材的回归。

民国时期美术教育家们的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使 20 世纪初期的中国美术教育从原有的画院和师徒制的传统画学教育模式转型为提供各种美术课程的新式学堂,通过开创专业美术学校的美术教育模式使传统绘画与西洋画课程教学齐头并进,将西方学院的美术教育思想与模式传入中国并推广,使美术教学、美术创作和观念走入探索与求真、借鉴与吸收的阶段。他们所实施的中国美术界的改革开创了民国时期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革新之路,推动了中西艺术融合的进程。

中西美术教材比较

自古以来,中国画学教育基本上是从临墓范画、学习前人的绘画技法与经验入手。受西洋画与西方美术思潮的影响,20 世纪初期美术爱好者与习画者对西方艺术较为关注,艺术学校纷纷开办,因此西方绘画技法与美术理论的著作教材、画谱流行开来。有关传统绘画新式教学法的教材并不多,始刊于清康熙年间的《芥子园画谱》(亦称《足本子画谱》)是中国古代画谱集大成之作。画谱总结了古代中国画教学的基础内容和基本规律,图式选择经典,法诀概括精辟,编次有序,慕刻精良”,刊本流布广泛,是近代美术教育史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绘画教材,为千万画人后学奉为圭泉,至今不易。

芥子园的原版为康熙版,共三集,康熙十八年先出版了初集共五卷,康熙四十年出版了第二集共四卷,内容为兰竹梅菊第三集共四卷内容为草虫花卉毛花卉。这三用了彩色刻印,每集的后半部分整幅的绘画案例几乎都是彩色的,而前半部分局部的画法大多是黑白的仅少数页面为彩色。嘉庆年间出版商又将清朝画家丁泉的人物绘画技法编辑增加成了《芥子园画传》第四集,弥补了人物画技法不足的遗憾。之后因为原本的一再被翻版,刻印质量越来越差,于是光绪年巢勋将《芥子园画谱》重墓增编,每集末尾增添了一套图谱《增广名家画谱》来扩充绘画案例,这便是巢勋版,采用石印,通篇全黑白,造价便宜,流传益广。

20 世纪初西方美术教材的数量、种类、内容要丰富得多。如陈抱一所著《油画法之基础》就有十四章:包括绘画研究、油画发明、素描、色、油画的颜料画布和笔、用具和画室、习画前的准备、静物、风、人物、图、术的义。在论述“色”的章节中,对调和与对照进行了解析,以实例进行讨论,以便理解:在“油画颜料”“油”章节,结合身作验解释了每一种颜色和调色油的特性;在“画布及笔”“用具及”章节,图并地解读了油画工具、材料的性能与应用技巧。书内附有十八幅插图及中英文对照,具有实用性特点,是一本论述全面而精练的油画入门教材。

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们不断探寻中西融合的艺术创作新途径。他们通过翻译、编著的西画美术教材、画谱等,使习画者得以便利地学习西洋画,接触西方美术思想,从而系统地接受西方美术教育,得以发展出宽阔的视角,并回过头审视传统中国画,潜移默化之中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题材与油画的互融。

民国时期美术教育家们的美术教育探索与实践使 20 世纪初期的中国美术教育在原有的画院和师徒制的传统画学教育模式基础上,开设了新式学堂的各种美术课程,开创了专业美术学校的美术教育模式,使中国画与西洋画课程教学呈现并行发展的趋势。他们将西方学院的美术教育思想与美术教育模式传入中国且思考得以接受与推广的方法,使中国美术教学、美术观念乃至美术创作走入探索与求真、借鉴与吸收、新旧美术教育模式兼容并蓄发展的特殊转型阶段。他们的美术教育实践迈开了 20 世纪初期中国美术界的改革步展,开创了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革新之路,推动了关于中国传统题材油画方面中西艺术融合的进程。

"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