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敏斯特大学为什么排名这么低(威斯敏斯特大学排名为什么那么后)
2023-11-23 17:20 来源:留学在线 阅读量:25
新一轮的国际学校招生季已经来袭,一边是马不停蹄的“抢娃大战”,一边是频频暴雷、学校倒闭关停,不少K12家长、教师迷茫焦虑。曾经众人向往的洋品牌、高端国际学校如今陷入瓶颈。金字招牌是否依然吃香?“塌房”背后有哪些隐情?
最近,国际教育行业一边是招生季,各类国际化学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春季以及明年秋季宣传招生;另一边似乎是“爆雷”季,尤其在深圳。此前媒体报道显示,新加坡知名的维茵特学校、英国“九大公学”之一的查特豪斯书院,以及同样来自英国的莱爵公学的深圳项目宣布停办。而同为“九大公学”之一圣保罗女子公学的深圳分校晟珀国际高中也在找合作方,推迟开学。除了深圳,去年,“九大公学”之一的威斯敏斯特公学原定在成都开分校,后来也宣布停办。
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这类国际学校都是舶来品牌,如果顺利开办,会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学校。主要由品牌方的中国公司负责运营,而品牌方的本土学校很可能会派该校的管理层来中国分校坐镇。既是为了招生时证明有外国学校的背景,也是为了在学校运营中能把控教学质量,不至于影响本土学校的名声。所以在这样的国际学校,外方领导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此外,基层外教比例也会较高,很可能比一些国际学校中的点缀性质的外教,来得重要得多。
除了外教,这类国际学校往往会引进外国本土学校里的大部分元素:课程采用外国课程,活动采用外国学校里的特色活动,英系学校可能会沿用学院来分类管理学校。而中文课、中国文化课等等,会以中国分校特色课的形式来开,在高中阶段不太会成为主流课程。
这些外国品牌在本国都广受赞誉,是经过了长期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课程和教学方式的研发、师资培养,才逐步创造出过硬品质,最终蜚声海外的高端学校,并非外国野鸡学校或名不见经传的低端学校。
然而,相当多外国品牌的国际学校来华后都夭折了。除政策变化,与此类学校较为雷同,且来华办学后“水土不服”,面临庞大家长群体的个性化筛选也有关。
01同质化严重,日渐饱和这些外国品牌的学校背后的本土学校有很多共性。以英国学校为例,大部分都采用同样的英国国家课程,学院制管理,办学理念都很“英国”,都格外重视学术,就连英国本土学校的毕业生成绩都同样出类拔萃,从英国派来的校长都特别有经验,也是一样。这些学校的英国本土校之间的区别可能在于不同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课外活动上。但对于中国家长来说,这些区别并未触及本质。在中国招生时,如果打开招生宣传册,遮住校名,中国家长恐怕会感觉都大同小异。
因此,这样的英国贵族学校来办第一所时,对于中国家长来说很新鲜,孩子把英伦范校服一穿,看起来就很绅士淑女。而且很多英国的教育理念也是头一次听说,颇为期待。但当各大城市都有名字不同,内核却很相似的英式学校出现时,家长可能就有些迷茫和选择困难了。
在“九大公学”中,早早来华办学的哈罗公学发展迅猛,凭借天时地利的优势,给英国哈罗增加了收入并扩展了品牌影响力,引得其他公学有意效仿。但真的都大批到来后,不仅遭遇政策转变,未能顺利落地,且就算真的落地开办,也会是英国顶流之间神仙打架,在同一城市厮杀成一片红海,不一定能复制当年哈罗的成功。
这时候,中国家长心中可能还是要比较学校之间谁来华早,知名度高,以及积累的口碑。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英国品牌的学校在英国排不上“九大公学”,却能在中国“击败”“九大公学”。击败后者的不仅是政策收紧,还有市场上同类学校的日渐饱和。
02国际化还是本土化?此外,还有“是不是国际化程度越高就一定越好?”这一问题需要分立场讨论。
从员工端看,国际化程度越高就意味着学校更需要外教。目前,中国国际教育界中外教往往同工不同酬,尤其在国际化程度高的学校。因为它们需要依赖外教证明和展示自己的外国品牌优势。而对于人才市场来说,一个员工的薪酬不仅取决于ta的学历、经验、能力和岗位,更要看供需关系。有能力的中教供应充足,薪资就不太会涨得很高。而如果外教端供给少,即使水平比中教低的外教也能稳拿高薪。为什么中教会供得多?这和本科/研究生扩招,以及大批留学生“回流”有关,很多行业的“海归”都没有过去吃香了。
而对于外教的需求量是多还是少,是根据这所学校的定位来的。很多时候,学校在明知道这个外教的教学水平可能不如同级别的中教的情况下(人品有问题的不容姑息),也不得不把ta招进来,不然就不符合学校的外国品牌、国际化定位和学费了。而这样水平不太够的外教的工作自然会有一部分流到水平比ta高的中教身上,否则就无法撑起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口碑了。因此,学校的中、外教数量必须保持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才能延续下去。
于是,外国品牌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国际化程度相对比较高,也决定了这样的学校将“不得不保持一定比例的外教”,也就是说,会更难实现中方员工想看到的同工同酬,而把国际课程当“洋高考”来教的学校反而不需要很多外教。
从学生和家长端看,选择国际化程度高的学校好,还是选择“洋高考”的学校好,一看孩子能力,二看家长理念。如果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的家庭或者“海归”家庭,可能会更接受国际化程度高的学校,认为这样的学校才能培养出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但如果一个城市本身的理念还是更看重体制内和官本位的话,那么国际化程度越高的国际学校可能越难在那里生存下来,因为它们不符合当地的市场及大众的心理。
而那些学费相对便宜、管理严格、德育和行为规范抓得紧、重应试刷题的“洋高考”学校,与国际化程度高的学校之间的区别,更准确地说是,理念和方法的不同,而不是低端和高端的区别。它们分别适合不同初心的家庭。
如果以考上大学为目标,其实“洋高考”的学校更有针对性,能让孩子在最为习惯的应试刷题中,用最高效的手段掌握知识,提高成绩,同时还可能花更少的钱、更短的时间。从短期的就业投资回报率来看,是对中产家庭有益的。但放到更长远的人生来看,对于孩子的终身成长是否有益,是否会压抑了孩子的童年,灌输给了孩子片面的价值观,这些就很难说了。
而如果以让孩子体验这个缤纷多姿的世界为目标,那么就更适合选择国际化程度高的学校。听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外教的课,参加更多的社团活动,去各地游学研学……经历过更多的尝试和比较,才能让孩子的视野变得开阔,各方面的发展才能更全面。但砸了这么多钱进去,能培养出一个自信、充实、综合能力强的孩子,还是培养出一个学也没学好,玩也没玩出名堂的孩子,谁都不能保证。
结语
在这个招生季叠加爆雷季的当下,选择国际学校一定要谨慎。没有拿到民办学校资质,或只拿到培训机构资质的学校,家长和应聘者都要特别小心。而到底是选择外国品牌的国际化程度高的学校,还是选择中国投资人兴办的民办双语学校,甚至是选类似公办学校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学校,都因人而异。国际化还是本土化?当明确自身需求、未来发展和生活半径之后,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作者 | ABB
编辑 | 敖竹梅
图源 | 网络
作者:ABB
曾在沪粤多家教育集团担任管理岗位。目前主要在国内外投资收购、品牌和项目引进、托管运营等方面,从事教育领域的商务拓展和资源对接的工作。
"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