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专业解读:建筑专业硕士留学申请干货

2021-12-16 17:03    来源:留学在线       阅读量:19

纵观所有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来看,在海外读本科+研究生这样的文凭无疑是最“能打”的。如果在海外读本科,那家里的经济负担是不小的,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在国内读完本科,之后有机会再去国外读研究生。更何况像建筑学这样综合的专业学科,它需要学生有眼界,需要学生敢于创新,需要有一片沃土充分发挥才智。因此,在海外院校进修一定对建筑师的职业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纵观所有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来看,在海外读本科+研究生这样的文凭无疑是最“能打”的。如果在海外读本科,那家里的经济负担是不小的,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在国内读完本科,之后有机会再去国外读研究生。更何况像建筑学这样综合的专业学科,它需要学生有眼界,需要学生敢于创新,需要有一片沃土充分发挥才智。因此,在海外院校进修一定对建筑师的职业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次沐沐老师就会对“海外建筑学研究生”这个名头进行深度解读。建筑学深造值不值?学什么?学几年?有没有含金量?之后就业前景如何?一起来看!

学位/学制解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国外建筑专业硕士课程的情况。美国建筑学本科分为两种,一种是4年制的,一种是5年制的。与之相对应的硕士课程,一般就是3年制和2年制,就是4加3或者是5加2。

第一种,3年制的建筑硕士英文叫professional degree。

就是我们说的M.Arch I。professional degree是为非建筑专业学生设置的,一般是三年完成。如果国内的学位是非建筑类课程的学位,比如园林、景观、规划、土木等等其他专业,不是5年制的建筑本科这样的背景去提交申请,学校会根据你的背景给offer,可能是给3年的professional degree。

第二种就是post-professional degree,就是M.Arch II。

拿到这个学位offer的要求是有国内五年的建筑学本科背景或者是美国学校自己的四年制建筑学本科毕业。因为美国的本科有两种,一种4年,一种5年。宾大、Rice都是四年本科制的建筑学专业,硕士offer也是给这个两年的。

国内五年制的建筑学本科毕业生大都申请post-professional degree,两年的。但是国内有一个bug,国内的建筑学体系和美国的认证体系不同,你申请的时候也会出现符合2年制硕士,学校却给了3年的offer的情况。

这可能跟你的本科学校有关,还有学校对你学历背景的判定有关。或者你们学校虽然是五年的建筑学学士,但是你拿到的是工科学位。这样的话,美国那边不太认,然后可能给你三年的硕士offer,这样的情况也是有的。

还有一种美国一年制的硕士,这种硕士学位比较少。

比如有些Msc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偏重数字化建造方向的课程Design and Computation,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哥大就有这种一年制的景观,就是针对某一个研究课题来设置的。

之前有同学去申请的时候,收到过一年制的硕士的面试。在面试过程中,对方学校问学生,我们学校这个项目一年的课题研究方向是什么什么方向,你感不感兴趣这样的问题。这种offer的项目针对性比较强,它研究的课题你感兴趣的话,那就给你发offer。如果你觉得这个时间太短,或者你觉得这个课题的研究方向你不是很喜欢,那可能就不给了。

还有一种学位给的是Master of Science。

比如建筑史(History)、建筑艺术理论和批评(Theory and Criticism of Architecture and Art)。偏理论方向,基本不需要提供作品集,但一般要求writing sample。

其实学校的招生页面都会有每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它给的学位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学位的名称对国内的学生影响不大,可能就是课题不太一样,课程不太一样。

英国的建筑学硕士学制分1年和2年。

和美国一样,英国有自己的建筑师学会体系认证RIBA。在RIBA的体系中,建筑学本科(part1)是3年,硕士(part2)是2年。也就是说你的本科只有在英国读,先拿到RIBA Part I认证,实习1年,再经过2年的建筑研究生学习,毕业才能拿到RIBA Part II。

RIBA是针对英国本国建筑教学体系所设置的一种培养系统,有人统计,拿RIBA Part II的平均时间是7年。所以国内读的建筑本科不属于英国RIBA体系,并不被认可。

针对国际生的建筑学研究生课程是1年制的Architectural Design,学位给的是MA\MSc\ MRes\MPhil。不是说我们中国学生就没法申part2的课程,只是需要面试,需要申请者有很强的背景和多年的从业经验,这个录取率是非常低的。

英国的1年制跟2年制的硕士课程,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会不会差别很大?挺大的。1年制的课程时间比较短,研究方向比较多元化,跟part2的课程是完全不一样的。

1年制的课程班级里面都是国际生,有中国,日本,韩国各个国家学生,学校也是想利用国际生的优势。这个课程的研究方向会比较具备实验性,批判性,更像是用一种实验性思维去讨论建筑学。研究手段也比较多元,学校会设置很多的studio,实际上我们国际生去申请的话,多数会被分到这种参数化的studio去做前沿性的研究。

part2的课程,因为是针对本国学生的,所以相对来讲能稍微接地气一点。

欧洲和澳洲的建筑研究生一般是两年。

澳洲的建筑学学制有点像英国,也是3+2。申请澳洲研究生的好处就是无论你是本国学生还是国际生,都是两年,不会像英国这样分开,而且澳洲建筑学和景观专业是移民专业,所以近几年去澳洲读建筑的非常多。

欧洲和澳洲的研究生课程2年的学习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很适合在读书期间接触到实习或者其他产业相关的工作。

无论是美国、英澳和欧洲,各个院校在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具体内容上都各不相同,但是大体而言,核心课程都是围绕着环境(建筑和环境、景观)、城市(城市历史、城市规划)、建筑史(美术史、人文史)和理论(建筑构造、建筑理论和建筑材料)、技术(建筑施工、建筑法规)五大类而展开的。欧洲建筑学院课程还会学一点结构力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一般美国和英澳的学校会有studio做参数化设计的研究方向,比如哥大、sci-arc、GSD、UCL、AA、RMIT等。欧洲这类的studio少见,因为他们把参数化被认为是技术手段,比较难说服教授。

我建议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去准备作品集,而不是去迎合学校。如果你不是对这方面感兴趣,那你申请的时候没有必要做参数化这方面的作品。可能你真的被分进去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肯定要去学编程,后期你不喜欢的话,熬过这一年是非常痛苦的。

以前我有学生在UCL,他们班一开始有100多个学生,实际上中途有30多个学生,近1/3的学生是退掉的。不是说他们学不好,可能就是因为他发现进去以后,他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工作室的研究方向,所以他就退掉了。留下来的大部分同学比较艰难地学完了这段课程。所以,大家不要盲目地为了一些名校的头衔去这所学校,国外学校资源都挺好的,关键是要看自己。



作品集创作思路

什么类型的作品更受招生官的青睐?

国外的建筑院校比较注重学生的多元化,鼓励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角度阐述对建筑的认识,进而可以从不同角度探索建筑的设计。

所以对于建筑研究生的申请者来说,作品集的重点是将自己对建筑设计的思考的独特之处展示给招生官,并且通过作品展示出思考的逻辑思维、调研分析能力、和对设计的整个把控力。这一部分是申请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内大学生在做设计的过程中欠缺和很容易忽略的步骤。

还有一点是国内学生不是特别重视的部分,就是适当的手工模型的推敲和表达。国外的招生官很喜欢看手工模型,我们国内学生都挺不屑于做这个,觉得手工模型比较原始,更喜欢用数字手段来表达,用电脑做作图。

实际你如果能花精力在你的设计当中做一个非常详细和庞大的手工模型的话,还是比较加分的,尤其是申请美国和英国的同学。

作品集准备流程

基于这样的思路,那么落实到作品集中的工作大概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确定自己作品集的一个基调,试图从中梳理出一条结构线。这个结构线可以是项目类型,尺度,研究性等的框架,也可以是一个通篇的作品集理念。这个通篇的作品的理念,就是你这作品集里所有项目的一个宗旨,你这几个项目是在这样一个宗旨下衍生出来的,涉及不同的领域而展示出了一些设计作品。


确定了思路框架之后,根据这个框架去筛选适合的项目。在这个筹备过程当中,可以看看已经申请上的学长学姐的作品,这类资源网上很多,是会提供一些帮助的。在确定好框架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做项目了。一般每个项目工作流的时间控制最好在2个月以内,根据项目的权重适当分配时间。

项目思路

整个框架搭建完了以后就要开始着手做项目了。做项目的思路都是差不多的,有这么几点流程,我来总结一下。

首先,确定好你这个项目的研究课题。因为招生官每天要看大量的作品集,一天就几十份上百份。如果在项目一开始就没有陈述清楚议题以及研究它的意义,那并不会吸引招生官继续看下去的,要注意这个课题和标题的区别。

我们在每个项目的一开始会先陈述这个项目的课题、研究价值、项目类型、尺度、个人项目还是小组项目等。你要注意课题要在一开始就要表达清楚清楚,言简意赅地把它先说出来。要注意我说的这个课题不是标题,要注意这个课题跟标题的区别。

在首页,我们要陈述除了课题之外,还有这个项目的研究价值,包括项目类型,项目的尺度,是个人项目还是小组项目。这个项目概述都可以在每个作品的一开始就罗列出来,我发两张图,大家可以看一下。

这是以前的学生作品集两个项目的首页。第一个项目,这个同学做的是战争博物馆的设计。首页就强调了这个博物馆的题材和概念,以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第二个项目是一个农业与工业相结合的一个村落改造的一个项目。

当然,每个项目首页的这种陈述方式,每个人的风格,包括想要表达的形式可以不同,但是基本上我上面提到的这几点内容最好还是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说清楚,这样会比较好。

我们完成了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开始就是集中深入探讨课题,并提出想法,也就是我们说的设计前期。很多大学的本科阶段项目重点还是后期(平立剖,节点,建模和效果图),对于前期的项目课题和调研分析并不是特别重视。

或者是步骤有,但是方法不对,我见过很多同学的项目,大体浏览下貌似步骤都在,但是细看内容,很多是无效的分析。或者说是一带而过,凑图面的,跟后续设计关联性不强,也没有办法通过这些分析图去了解你的设计思路,信息比较零散。

其实调研阶段是多方收集信息的阶段,会有很多因素(历史、人文、场地、自然等)影响后续的设计,而我们要做的工作是从这些信息和数据中找到暗含的切入点,从而发展出后续的设计。所以分析的阶段更像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只保留对后续设计有用的分析图。

我们看一个案例,是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在做作品集之前做的学校的项目。其中两页抽出来,看一下你们是不是现在也处在这个阶段。

这个是以前一位同学的学校作业,做的是上海陆家嘴改造规划项目,是小组作业。小组作业共享了这些前期调研内容,商圈背景、经济、人口、产业等,这只是一部分。他们做了好多页内容,对这个陆家嘴这个商圈的背景,包括经济,人口,产业等等,自然地理这些全都做了很多的分析。

小组讨论的设计方案是打造陆家嘴10分钟共融圈。重新规划陆家嘴的居民区,商圈,公共绿地,道路,交通这些,希望居民十分钟就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圈子。

讨论后才发现,设计策略其实很好,但是这两页的信息是非常杂乱无章的,很多数据和信息指向性不明确。所以在这里对图标进行一个筛选和整合,最后图面效果是这样的。

我摘了两页出来,对前面这些杂乱的信息进行了一些删减,只保留对后面的这个设计图的有用的分析。

这个过程可能很痛苦可它是必须克服的一个困难。只有明确这一步,后续的设计方案才能变得更有说服力。我再发两张分析图做得还算不错的一个学生项目。

这两张是一个农业与工业结合村落改造的项目,根据项目研究课题复兴荒村而做的前期调研。从村里演变史开始进行研究,找出村落衰败的原因,基于这个原因而确定的设计理念是从河对岸的生态农业开始,激活生态农业产业,利用水陆的运输效应所带来的部分经济利益,从而带动本村的新型的集生产、加工、旅游一体的复兴模式。她做的是一个产业模式的研究,以荒村为模型去研究,这样的模式是可以复制到其他村落里面去的。

因为项目不同,做分析图的出发点也是不同的,所以分析图起到整个项目承上启下的作用。pinterest上很多分析图大家也可以去做个分类和参考,尽量可以做到用最少的图片数量,去表达最多的信息量。

第三点,我要讲是设计与表达。


我们国内的学生对这个再熟悉不过了。国内的学生设计能力都是挺好的,大家这点要自信。我们跟国外的学生差别可能是我们在表达我们的设计的时候,就像你们说的——“有点土”,就是图面效果不是特别好。

其实这个阶段,招生官会更注重设计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当然,我们所担忧的图面效果也重要,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去优化自己的这个效果,不要花太多精力在这上面。

国外院校对于设计的表达容忍度很宽泛,就是说他们可以接受多元化的表达。无论是渲染、线框、实体模型包括这几年主流的插画风出图其实都可以,甚至如果设计做得丰富深入,白模加光影都可以。

国内有很多同学问我出图风格的问题,这个没有那么重要,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的风格就好,不需要特别为了某种讨喜风格强行改变自己,设计本身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纯总平、平面图的表达方式会变成轴测和剖透视的方式,更加直观。

我发几张比较有代表性的图片。单色加线框的,还有平静主义这种风格,还有黑白灰的,也有做的特别插画,特别少女风的这些东西,这个按照你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就好。

最后一点就是第四点,版式优化。


作品的版式原则是清晰有条理并且具观赏性。并不是图越多,版面撑地越满越好。将想要表达的设计重点(轴测、剖透视、优秀的平面、综合分析图等)放大表达,其他辅助性分析图表按照重要程度缩小排整齐即可。

整本作品集的项目排列按照项目的权重,重点项目做得深入的、完整的往前放,小项目往后放,其他辅助性项目放在最后,不要把过多时间纠结在辅助性项目。

我放几张排版大家看一下。不是说排得越满越好,可以适当的留做一些留白。

建筑专业 建筑专业硕士留学 留学申请 硕士留学

"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