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建筑设计学校

2024-04-22 03:30    来源:留学在线       阅读量:0

建筑,是沉睡的历史,是凝固的艺术。它千姿百态、独一无二,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一种特有的精神文明。每一块陈年古砖,每一片青瓦彩玻,每一处浮雕壁画,都积淀着历史,凝结着文脉。

放眼望去,山河壮丽,幅员辽阔。人杰地灵的南京城中,一座座风情各异的建筑静静矗立。它们跨越时空,创造出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交融,留下了珍贵的时代记忆。

在千年文脉的浸润下,东南大学走过百廿悠悠岁月,至今芳华正盛。而校园内的一砖一瓦、一堆一砌,都生动记录着精彩的过往。只见,一座座东大地标从过去走到现在,又从现在迈向未来,不变的是深入骨血的“止于至善”。

建筑,讲述历史深处的故事

走进校园,一座庄严而典雅的古老建筑正静静守候在这里。它是始建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的藏书楼,也是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题匾的孟芳图书馆。

时光匆匆,它的门窗之间,流转着岁月的痕迹,蕴含着知识的力量,而它亦在风霜雨雪中见证了东大辉煌的百廿办学之路。

孟芳图书馆

透过孟芳图书馆,你仿佛听到了明代国子监的朗朗书声,看到了东大于民族危难之际诞生,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勇于开拓的奋进足迹。

19世纪末,山河飘摇、民族危难。在忧时爱国之士求强思变、兴学育才的强烈渴望下,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横空出世,成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之一,这便是东南大学的肇始。

三江师范学堂成立合影(1903年) 魏光焘(前排左)、张之洞(前排右)

随后,东大于两江师范学堂时期引进西方的文化科技,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期初具综合大学之雏形,于国立东南大学时期成为当时中国学术交流的重镇……东大在每个历史转折处,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伴随着学校的建设发展,许多雄伟壮观的建筑在这片沃土上纷纷落成,各具魅力——

放眼校园,中西结合、环境典雅幽静的梅庵自成一局。历史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京地委曾在这里举行成立大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此处召开。它为纪念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李瑞清而诞生,见证了学校光荣的革命史,亦见证了东大师生灼热的爱国情怀。

作为上世纪 20 年代中国大学最著名的体育馆之一,东大体育馆无处不透出简洁与庄严的神采。当时,国立中央大学是享有盛誉的“亚洲第一学府”,吸引了许多名师大家来这里演讲。沿体育馆路走来,英国哲学家罗素、美国教育家杜威、诺贝尔奖获得者泰戈尔、著名诗人徐志摩等无数名家讲学的声音似乎仍在耳边回荡。

名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的南校门,是由我国著名建筑家杨廷宝先生于上世纪30年代设计的。多少年来,陪伴学校历经多个重要发展时期的它,在东大人心中已不仅仅是一座典雅、简约的建筑实体,更是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

体育馆

进入南校门,两排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勾勒出校园中轴线,整齐和谐地通向远方的大礼堂,将这所百廿学府的巍巍风度尽陈于前。大礼堂自1931年落成之时,便成为了东大的标志性建筑,其大气庄严、卓尔不凡的风采亦在校标上熠熠生辉。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大礼堂已在此陪伴莘莘学子走过九十余载波澜壮阔,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东大的蒸蒸日上。

大礼堂

当你站在它的面前,脑海中仿佛浮现出学校在国立中央大学时期执中国高等教育之牛耳,为当仁不让的第一学府,在南京工学院时期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和教育科技事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声名远播……一直以来,东大始终敢为人先,用实际行动铸就灿烂的荣光。

后来,时间定格在1988年,学校更名为东南大学。随后,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彼时,新的东南大学应运而生。

国立中央大学校门

岁月流转之间,一座座承载历史记忆的建筑成为了学校的“闪亮名片”,而冥冥之中,东大也在浩荡的办学征程中敢为人先,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毕竟,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史上,第一个具备完整意义的建筑系(科)就在这里诞生。

无论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建筑历史与理论”双双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还是“建筑学”入选了国家“双一流”建设,并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东大用实力铸就了自己“建筑老八校”的灿烂荣光。

就这样,从耳熟能详的紫金山天文台、中山陵音乐台,到承载着国人感情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再到联系着国际友谊的斯里兰卡国际会议大厦,这些带着家国情怀的建筑和设计,都汇聚着东大的智慧力量。

然而,不仅仅是建筑相关学科,东大同样重视其它学科的建设发展。现在的东大,已经成为了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

雄厚的学科实力,不仅让东大用钢筋水泥搭建出一座又一座宏伟建筑,也让它在其他领域缔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从三峡大坝600万立方米混凝土不开裂的世界性难题;到神舟飞船、预警机、高铁的技术参与;从无人驾驶、无线充电、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突破;再到水乡客厅、雄安新区、冰雪五环的规划建设……无数大国重器之上,都留下了东大的威名。

121载沧海桑田,积淀深厚底蕴的琼楼玉宇不惧风吹雨打,依旧挺立在校园,共同描摹出一个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东南大学。一座座凝结着东大智慧的巍峨建筑、一个个向前迈进的铿锵步伐、一次次挑战极限的勇敢突破,书写了东大永垂不朽的奋进故事。

那些人,那些事

每到金秋时节,梧桐叶落,南校门便会笼罩在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触摸着坚实的门墙,杨廷宝先生流动的笔触仍然依稀可见。

南校门

作为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实践典范,杨廷宝先生接受过严格的西方古典建筑教育,也接受过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对中国古典建筑做法深为熟谙,形成了广博渊深的学术造诣和坚实醇厚的创作素养。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北京和平宾馆,到70年代后期的南京雨花台烈土陵园,再到北京火车站、北京图书馆、毛主席纪念堂等一系列惊世之作,杨先生躬耕不辍的身影始终无处不在。

北京和平宾馆,杨廷宝先生承担设计任务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参与毛主席纪念堂的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杨廷宝的“亲传弟子”齐康已经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火种”,那便是和自己的老师一样,继续深耕建筑创作和教育。而他也凭借杰出的贡献于1993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建筑是有情感的,建筑是可以说话的,建筑在暗示着什么。”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齐康在设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将祭奠和重生的理念完美地融入其中。

我国建筑界的泰斗——齐康院士

从1952毕业后留校任教,齐康已经默默在东大这片沃土上守候了七十多年。

然而,在偌大的东大校园里,像齐康这样的东大人还有很多。他们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十年如一日地扎根领域,用奋斗书写人生芳华。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工业和国防科技的落后严重阻碍了国家发展,党中央果断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在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就有中国航天的“总总师任新民的突出贡献。

1934年,任新民考入东南大学前身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后来在美国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年,他破除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投入科研工作。从1968年开始,他常驻在戈壁沙漠的发射场,领导参与了“东风三号”“东风四号”“长征一号”的研制试验工作。从参与研制第一枚地-地火箭,到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再到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等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任新民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但他却说,“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个人前途在祖国面前,不值一提”。

任新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是在这个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发展,但刚刚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十分落后。

此时,本硕博均毕业于东大前身南京工学院的尤肖虎,选择留校任教,投身2G技术研发。在3G时代即将到来之际,37岁的尤肖虎临危受命,担任了国家3G系统研究开发项目总体组组长,执掌中国3G研究。1989年,尤肖虎在美国参加学术会议期间,有人劝他抓住“机遇”留在美国,但他明确表示“我的事业在中国”。于是,他带领中国通信实现了“1G落后、2G追随、3G突破、4G同步、5G领先”的伟大征程。在今年两院院士的增选名单中,他众望所归,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尤肖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飞机、中国船、中国桥……一件件“大国重器”接连问世。其中的“中国桥”便是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

面对世界级难题,毕业于东大的林鸣毫不犹豫地扛起了这一重担,成为岛隧工程的总工程师。他率领项目团队先后研发出快速成岛工艺、半刚性沉管结构等四项核心技术。最终,林鸣带领团队成功交付岛隧工程,他也因杰出贡献,于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曾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建设者,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我建筑生涯的尖端梦想。我想,如果每个行业都能做一两个世界尖端梦,那么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一位位胸怀家国、身怀“绝技”的东大人走向了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汇聚成一条不灭的星河,照亮了无数东大学子的前行之路。他们承前辈之志,向阳生长,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绽放——

今年,东大学子徐潇航、张恒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位东大学子奋发向上。徐潇航勇于担当,其学工成果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育人号报道;他投身双创,积极从事“AI+混凝土”交叉研究,屡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全国性双创奖项及全国最具品牌影响力荣誉评定。张恒从平凡中走来,却用新时代青年的一腔热诚,在西部书写下不平凡的志愿故事;他将科教融入支教,于三尺讲台之上,当起了莘莘学子梦想的扬帆人。

徐潇航(左)、张恒(右)

从今年的7月23日至10月22日,东大学子张雨霏接连参加了福冈游泳世锦赛、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杭州亚运会、世界泳联世界杯三站比赛,共比了59项次,获得23金4银2铜,荣膺杭州亚运会MVP,位列世界杯年度总积分第三名。掌声和荣誉并没有使张雨霏迷失方向,她深知“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我一直都是在压力和动力中前进。‘重’是从2020年开始,我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就要承受这个成绩带来的责任与压力。在每一场比赛中不仅是代表自己,更代表中国游泳,我要尽力把自己、把中国运动员的良好形象展示出来。”

在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东大学子斩获高教主赛道金奖3项,红旅赛道金奖1项,产业赛道金奖1项,银奖5项,铜奖2项,主赛道金奖数并列全国第九,金奖总数再创历史新高;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东大学子以总分全国第二,主赛道总分全国第一,主赛道特等奖数量全国第一,刷新学校历史最高分,捧获本届赛事“优胜杯”……一项项成绩,都是东大学子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的真实写照。

翻阅东大百廿史册,上面记载了许多人、许多事。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个个清晰的面庞,诉说着一颗爱国心、满腔报国志。这就是东大人,这就是生生不息的东大故事。

置身东南大学校园,一座座古老的建筑承载着辉煌的过往,凝聚着深刻的记忆,历经岁月洗礼,仍焕发出勃勃生机。而走过121载办学之路的东大,亦在上下求索中奏响了奋进新时代的凯歌,其旋律是始终如一的“止于至善”……

关注“东南大学本科招生”,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东南大学官微/官网、东南大学本科招生、文旅威海等

"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