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影视专业

2024-05-21 07:20    来源:留学在线       阅读量:0

电影《风雨哈佛路》是莉斯·默里的真人自传小说改编的,2003年4月7日在美国上映,并获得第55届艾美奖3项提名。高中时期,很多老师都会推荐同学看这部励志电影,鼓励芊芊学子经历风雨的洗礼,也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丽丝和姐姐丽萨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父母酗酒吸毒被关在收容所里。无家可归的丽丝经历过可怕的收容所,后来和好友选择流浪乞讨的生活。经历母亲死亡后的丽丝,最终明白读书才是唯一出路。几乎没上过学的丽丝,用两年时间苦读四年的高中课程,并主动申请纽约时报的奖学金,考上哈佛大学的励志故事。

人物角色:三个女性站在同一起跑线,最终跑向不同的方向

《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女主角丽丝的成长经历,影片中同时还有自己的姐姐丽萨和好朋友克里斯,三位女性拥有同样不幸的童年经历,但性格不同,导致三个人起跑线相同,但却最终却跑向了不同的方向。通过她们的行为对比,传递给观众的是成长的主题。

1、姐姐丽萨,同样向往美好,却向现实屈服

两姐妹从前都在家里度过愉快的童年,从电影中,丽丝对父母的爱可以看出,在童年时期,父母对她们的爱是完整的,积极的。所以丽丝对母亲一直心中充满爱意,即使她一次次欺骗了她,可是还是对她充满期盼。

可是中途变故,父母因为毒品无法照顾她们。电影中,母亲追逐打闹姐姐丽萨为了把家里的救济金拿去买毒品。姐姐因为受够了饥饿,即使面对母亲的发狂也要誓死捍卫。

后来父母被抓去收留所,无家可归的姐姐丽萨义无反顾地选择去外公家。而丽丝因为小时候妈妈告诉过她,外公曾性侵过自己的姐姐,拒绝寄宿于外公家选择去收容所。

电影中姐姐丽萨出现的镜头并不多,只是后来丽丝争取到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时,因为没有出得场面的衣服去面试,来找姐姐借外套。

姐姐一开始非常惊讶丽丝没有上过学,怎么有机会获得纽约时报的奖学金,并说出自己也很喜欢上学,可是没有机会了。丽丝说她无家可归,而且在学校成绩很好。

姐姐打断说:“你不是无家可归,你明明可以住在这里。”丽丝说:“我做不到,你知道的。”外公曾经性侵姐姐和妈妈,所以她宁愿流落街头乞讨,也不会屈服寄宿在外公家里。姐姐不置可否地笑了,说她和妈妈一样,得了艾滋病,而且眼睛也快瞎了。

在饥饿和无家可归的现实面前,尚未成年的丽丝和丽萨选择了不一样的去处。环境没有困住一个人的思维,只是丽萨选择向现实低头。不要怪命运的不公,只是丽萨的内心不够强大,无法传递出向上改变的的力量。

2、好友克里斯:拥有改变的机遇,却甘于随波逐流

克里斯是丽丝上学认识的好友,上课老师点名时,叫丽丝:“伊丽莎白”,可是丽丝坚称自己叫“丽丝”。她说因为只有妈妈发狂时才叫她“伊丽莎白”。这时的克里斯从丽丝的眼神里读懂了似曾相识,两个同样有不幸经历的两个人成为了好朋友。

克里斯拥有绘画天赋,她和丽丝在餐厅外乞讨时,会在倒映着人们享受美食的玻璃上画出一个小天使,在丽丝母亲寂寥的的葬礼上,因为没有地方放墓碑,她会在棺材上写出标准的碑文。

可是小时候被父亲侵犯过,造成不可消除的伤痛,她选择随波逐流。在丽丝在学校为她争取到学位时,她接受自己的命运,觉得在收容所长大后不是捡垃圾就是做妓女,决定放弃求学之路。

3、丽丝:性格坚毅顽强,敢于追求不一样的人生

8岁的丽丝因为没有父母的照顾,食不果腹蓬头垢面散发异味,在学校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而不愿意上学。可是一次测验时,老师准备收走她的卷子,不服输的她却倔强地要求完成测试,结果还拿了满分。

后来父亲被抓去收容所,母亲和姐姐选择投靠外公。坚毅不拔的丽丝选择去了孤儿院,那那里她看惯了欺凌和不公,也遭受欺凌。但在这般境遇里,却没有压垮她,仍能拥有完整的三观。

后来结识好友克里斯后,过上流浪的生活。睡过地铁站、在街边乞讨、在便利店偷东西,在她心中,即使家没了,可是有妈妈的地方就有家。她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可是只要看到妈妈,就感觉拥有了一切。

丽丝来到母亲的葬礼,没有典礼没有牧师没有祷告的葬礼,随着离去的人们,丽丝跳下地里抱着妈妈的棺材,仿佛抱着自己的妈妈。在此刻她忽然醒悟,此生再也没有了寄托,没有了依赖。前路该如何走?继续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还是靠自己过上不一样的人生?

重生后的丽丝选择求学之路,聪明的她在关键时刻做出选择,在错过入学时间,在入学申请写下自己的经历并为之辩护,懂得推自己一把争取自己想要的机会,最后顺利取得入学资格。艰苦学习用两年完成四年的学业,连老师都说她是在自杀。但就是这样,丽丝靠着坚定的信念熬过来了,最后取得纽约时报的奖学金,考上了哈佛大学。

相比姐姐丽萨的软弱,好友克里斯选择认命,丽丝人物性格透出坚定的信念。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头,是日后成功的必备因素。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仍能坚定向目标迈进,这种矛盾的冲突感,带给观众是精神上的震撼。她告诉我们,即使生在黑暗,也能仰望阳光。

叙事手法:通过主人公“我”的视角,结合常规线性叙述结构交代清楚故事内容,通俗易懂地呈现给观众

《风雨哈弗路》按照正常时间顺序展开故事,采用第一视角“我”的叙述方法,这种常规线性叙述结构有利于通俗易懂地交代主人公的人生际遇,让观众易于理解故事内容和发展过程,进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反思。

电影从丽丝孤苦无依靠的成长经历,到改变思维靠学习改变命运的转变。前面花大笔墨叙述丽丝艰难的生活环境,使观众清楚了解剧情的同时,在观众的心中埋下悲情的种子,当观众心中的种子随着剧情越长越大,当转变来临时,情绪的临界点就会爆发。

电影随着丽丝思维的转变开始发奋图强,在去面试纽约时报奖学金的路上,遇到好友克里斯的纠缠。当克里斯一直纠缠着丽丝时,观众的情绪也会紧张起来,内心忐忑害怕丽丝会错过重要的面试。克里斯对丽丝大吼:“为不想上学,为不属于那里,你也不属于那里。”丽丝非常坚定地说出:“不,我是的。”

整个故事简单清晰,在丽丝的成长经历清晰具体的交代人物的性格特征。到后面反转高潮时,冲突感就会越强烈。这种叙述风格不同于其他复杂的结构,更能达到表现效果。

现实意义:我命由我不由天,不惧荆棘满途选择向阳而生

电影中的丽丝,和《都挺好》的苏明玉一样,有着不幸的原生家庭。可是,最终她们都慢慢成长,走出泥潭开始人生的新征程。虽然我不能选择我的家庭,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啊!即使生在黑暗里,用手去拨开荆棘,最终能面向太阳。对于《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我想谈谈它带给我的启发意义。

1、面对原生家庭的伤害,我们该如何应对?

最近一段时间,“原生家庭的伤害”的话题很热门。人们热衷于讨论,原生家庭带来的危害,这样好像就能把自己所遭遇的不顺,都能扣在“原生家庭”上。但是我想说的是,原生家庭的伤害会有,并它远没有我们一直带着“受害者”这种姿态可怕。

在电影中,好友克里斯因为曾遭受父亲的性侵,她觉得自己不会爱也不值得被爱,无视丽丝对她的善意,选择自暴自弃去过完一生。

而丽丝同样有着不幸的家庭,可是她从来没有怨天尤人。遇到同伴克里斯后她曾经也很快乐,可是母亲死后,她开始思考自己未来。曾经因为只要妈妈在,家就在。精神支柱倒下后,她希望去过不一样的人生。

这世上哪有完美的父母,大家都是在摸索中尝试学习做一位好父母,只是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面对原生家庭的“伤害”,我们再去指责父母也于是无补,只有直面心中的自己,主动寻求改变,才能去开拓不一样的人生。

2、面对人生低谷,我们该如何?

没有人的人生能一帆风顺,再成功的人遇到过低谷高地。苹果之父乔布斯再创立苹果公司后,基本不太成功,直到后来推出第一台麦金塔计算机后,才迎来人生巅峰担任了公司的董事长。可惜好景不长,因为麦金塔计算机销路下滑等原因,乔布斯被逐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苹果公司。

离开苹果的乔布斯并没有气馁,而是收购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并经营得风山水起。而苹果公司企业因为经验不善陷入了困境,苹果高层只好请乔布斯会去担任CEO,这才有了后来苹果的辉煌时代。

电影中丽丝也有自己的人生“低谷”,妈妈死于艾滋病,爸爸被关收容所。无依无靠的丽丝接受逆境,也敢去挑战逆境。在一次学校组织成绩前五名的同学去波士顿游学时,从没离开过纽约的丽丝看着身边来去穿梭的人群,他们是如此不同。

老师说:“丽丝,他们也是普通人。”丽丝说:“不是像我这种普通人。为什么不是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什么让她们这么不同,因为她们出生的地方吗?我尽我所能地工作,所以不用靠救济粮票或者房屋租借度日,如果我更努力地工作呢?我现在离那层外壳这么近,甚至可以触摸到它。”

当丽丝知道这些就是她所向往的生活后,她就有了清晰的目标为之奋斗。人生总有起伏高低,但真正的成长,总是要经历“低谷”再走向“高地”。

结语:

拥有同样“低谷”的三个人,姐姐丽萨选择貌似暂时舒适的生活,过多了苦日子的她,以为抓到了救命稻草,看到丽丝的脱胎换骨却只能笑笑;好友克里斯,也许她没有丽丝幸运,有机会更近地接近自己的目标,所以她不知道自己可以拥有更好的人生,所以放逐自己;人生要像丽丝一样,跌到“低谷”更要思考如何触底反弹。难道我的出生就注定我一辈子就这样了吗?我命由我不由天,无法选择出生,可是我可以选择努力的方式。

站在“高地”,回头看看过去的苦难算什么呢。

"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