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冬奥会开幕式恐怖

2024-05-25 01:40    来源:留学在线       阅读量:0

#夺冠2021##东京奥运开幕#

东京奥运会开幕,是这几天的重大国际新闻之一。

开幕式上亮点不少,但开幕式之前播放的主题为“wassai”的特别节目,以及开幕式文艺表演中,一些冷寂、诡异的片段更成为热议话题。

我们先看看现场照片。

虽然本次开幕式有缅怀新冠疫情中逝去的生命的成分,但对于很多外国观众来说,这些片段除了压抑沉闷、玄虚深奥之处,有不少人感受到了一种冷寂、诡异,甚至被直接形容为“阴间开幕式”。

奥运会是激情澎湃的运动盛会,而且开幕式往往是展现东道主国粹文化。

为什么日本要在全球关注的重大国际盛会上,剑走偏锋,展示这种奇特的文化呢?

其实,这才是日本文化的底色,或者说是日本国民性格和民族文化的根和魂。

作为举办国,能堂而皇之地展示出来,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可谓日本的文化自信。

那么,为什么日本会有这种独特的文化?

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独特的地理环境

日本四面环海,孤悬茫茫大海,国土狭小,山地居多。

这促成了日本拥有独立的文化体系和独特的文化特征。

日本的自然资源匮乏,而且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

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很渺小、脆弱,朝不保夕,生命无常,明天和灾难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这种强烈的危机感,促成了日本人敏感、多愁善感的国民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也促成了独特的日本“物哀”文化,也就是下面重点要讲的。

日本的国学文化——物哀思想

物哀,日文是もののあわれ。

这是18世纪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师本居宣长(もとおりのりなが)提出的文学理念。

其实早在11世纪初,日本的文学名著《源氏物语》就开创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思想,并且被代代传承和发扬,影响深远。

到了本居宣长这里,他更加提倡日本民族固有的情感“物哀”思想为国学,复兴神道,并且为其确立了思想理论基础。

那么,“物哀”思想是什么?

用一句话通俗地概括,“物哀”思想就是客观地描述事实、真实地表达情感。

悲哀只是人类复杂的情感之一。“物哀”思想中的“哀”,不是字面上简单的悲哀情绪,准确地说,是“真情流露”。

这种思想观念,是在日本本土文化思想——原始神道朴素的现世观中育成的。

之后,当日本受到中国儒家、道家、禅佛思想的巨大影响之后,日本民族本有的文化思想被大大地拓展。

从而,日本的“物哀”思想升华到了一种极致境界:人接触外界事物时,情不自禁产生的一种深远、玄静的审美体验情感。

例如日本美学家大西克礼在其著作《幽玄·物哀·寂》中认为,“幽玄”包含七层含义,其中有

微暗、朦胧、薄明、寂静;深远感;神秘性或超自然性;非合理的、不可言说的。”

其实,这种思想境界在中国古诗词中多有体现,例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

到了对日本具有巨大影响的唐朝,这类诗风的作者更是被日本人追捧。

例如白居易,诗风注重写实,语言优美,音调和谐。而且他晚年笃信佛教,诗风恬淡。

日本文学典籍《源氏物语》中,就引用了大量的中国古代诗词。其中仅白居易的诗歌就多达90多处,而且他的作品《长恨歌》贯穿于整部小说,成为主人公源氏三代人爱情发展的基调。

王维,诗风清新淡远,写意传神。他参禅悟理,被誉为“诗佛”;精通诗书音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再如张继,写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千古名句,《枫桥夜泊》也被日本选入教科书。

敏感、多愁善感的日本人,与中国儒家、道家、禅佛思想一见如故,不能自拔。

从而,静寂、幽玄,成为日本“物哀”思想的美学精髓,继而成为日本国民追求的一种审美境界。

一些生活方式传入日本以后,也被上升到一种高深、幽玄的精神境界,例如茶道、剑道、花道。

樱花文化、武士道精神

作为日本国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哀”思想也催生出了日本人对恬静淡雅的精神生活的追求。

日本独特的樱花文化、武士道精神以及生死观,便是这种世界观的典型体现。

樱花从中国唐朝时引进,至今在日本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日本人对其倍加喜欢,从宫苑廊庑到民舍田间,随处可见。

樱花淡雅,很适合“物哀”思想中恬静淡雅的审美观。因而樱花被日本人视为质朴、纯洁、幽雅、高尚的爱情,尊为国花。

而且日本人精心培育出了冠绝世界的品种,“日本樱花”享誉世界。

樱花色鲜艳亮丽,枝叶繁茂旺盛,花繁艳丽,绚烂绽放,满树烂漫,极为壮观。

然而,樱花的花期很短,一般在早春季节开放,花期一般仅有十天,落英缤纷,很快凋谢。

为什么日本人喜欢“稍纵即逝”的樱花?

这与“物哀”思想密切相关。

受“物哀”思想影响,在日本人眼里,残月、散落的花瓣等冷艳凄美的东西,潜藏着一种令人怜惜的哀愁情绪,带来无限的惆怅和伤感,但是也蕴含着一种生命之美。

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应该象樱花凋谢一样,不贪恋人世,果断离去。

而日本武士道精神,便是这种生死观的典型体现。

日本武士是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它吸收了中国儒教思想,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

武士道精神认为,人活着的价值,首要的是肩负使命和完成责任。如果没有尽到责任,就意味着丧失了荣誉,唯一的选择便是切腹(腹切 せっぷく)自杀。

生无可恋,毅然辞世。武士道精神与樱花的生命类似。这就是日本人崇尚的生命美学——超脱生死,崇尚短暂而绚烂、壮烈的生命过程。

因而,武士道精神被日本人尊为日本国家精神。

日本的樱花权威专著《樱大鉴》中便有写: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

日本明治时代学者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一书开篇便写道:“所谓武士道,就是如同日本的象征——樱花一样的事物。”

于是,日本人自古崇尚“花为樱木,人则武士”。

也即,樱花文化、武士道精神,是日本的民族灵魂。

日本文学泰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一生家道多变,造就了多愁善感、孤寂、悲观的性格,这也成为他文学作品的基调。

1962年时他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十年后的1972年,他突然口含煤气管自杀。

他的名言之一就是“悲与美是相通的”。他认为死亡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所以他在作品中把死亡描写成绝美的意境。

这种例子在日本比比皆是。几百年以来,从贵族、内阁大臣到平民百姓,社会上一直传承着“自杀高贵”的观念。

因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日本的“物哀”思想,早已经渗透入国民的灵魂、骨髓、血液里,体现在社会的各方面、各个角落。即使日本早已成为科技、经济、商业发达的国家。

例如在世界所有国家的国旗中,以纯白为大片底色的恐怕只有日本国旗。

因为白色像雪,雪代表纯洁。而且在日出之后,雪容易消融。这里面蕴含着一种生命易逝的哀感和美感。

再如,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国歌旋律几乎都是雄壮、激进的。而日本国歌《君之代》(Kimigayo)则带有明显的抒情哀调。

当然,日本文化也有开放性、多重性以及集团意识和耻感文化等特点,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中。

所以,对于这次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中那些冷寂、诡异的表演节目,不必过于好奇。

因为,它展现了日本本土文化思想——原始神道和“物哀”国学思想文化。

这些表演形式,则是在它们熏陶之下,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异化的一种体现。

至于它们是否适合在奥运会这样的国际盛会上演绎,则是仁智各见,说法不一。

你认为呢?

"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