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理工大学风景园林
2024-06-06 07:49 来源:留学在线 阅读量:0
“亢奋焦虑迷茫的时候循环了无数遍的这首歌,直到我站在了26岁的尾巴上往回看,终于可以确定这一年的主题曲就是《皆可》”
本期分享者:
天琦同学
本科:
华中科技大学 风景园林(五年制)
GPA:84.1
准备就读院校:
米兰理工大学
Digital and Interaction Design
部分OFFER:
米兰理工大学,Digital and Interaction Design
伦敦艺术大学,User Experience Engineering Mcs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 DESIGN INNOVATION & INTERACTION DESIGN
金史密斯大学,User Experience Design MSc
南安普顿大学,Communication Design (MA)-3000英镑奖学金
圣安德鲁斯大学,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MSc)
工作经历:
8个月全职景观设计师
现在互联网交互设计岗实习中,base深圳南山,欢迎来找我玩~
01-关于申请
1.1 第三次申请硕士留学
我大概在大一就决定要出国留学读研,那时候还是景观设计系的学生,规划留学并没有明确的理由,只是觉得本科毕业后读研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父母也支持我出国。18年毕业后因为不满意第一次申请的结果,所以选择gap year再次申请景观硕士。19年获得了20春季入学的offer,却猝不及防遭遇了20春季的疫情。
不愿意和网课妥协的我在家里盼了半年世界和平,最终选择退学求职,到深圳入职了小而美的景观设计公司。20年的秋季,我开始考虑转行,并在21年辞去了景观设计师的全职工作开始准备一次全新的留学申请。
从景观到交互,留学读研对我来说不再是为了“学习热爱的专业、体验异国的生活”,而是一条获得互联网行业入场券的最优路径。对于0互联网经验0交互背景的我来说,与其通过短期培训做一个作品集“硬转”,留学意味着短期时间获得系统的设计训练、名校背景和校友人脉以及应届毕业生身份。
虽然专业变了,但过去两年申请留学的实战经验让我对自己能力所及的东西和需要前辈提供帮助的部分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考虑到我对交互方向的匮乏认知、边工作边申请(最初计划)的有限精力、转专业申请的难度,我几乎是在决定转行申请的那一刻同时决定了要找靠谱的“前人”带路。
这个阶段我花了大量时间和各种学长学姐、机构中介聊天咨询,告诉他们我的背景和需求、获得有针对性的反馈。他们的答案可能会带着各自不同的立场和经验,但通过多方信息汇总,最终我脑海里的信息架构会趋于客观和稳定。
选择WD是因为在前期和祥哥 、楚月老师、雪桥老师沟通的时候,我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是被当作一个有经历、有想法的个体对待,而不是被视为留学生产线上可复制的又一个产品。最初我对交互设计和交互留学完全没有了解,却带着强烈的求职诉求并且希望自己的景观设计背景能够以合适的方式发挥作用。老师们向我推荐了半DIY的留学申请方案,让我掌握着充足的自主权的同时,又在她们的帮助下维持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和节奏,给我的天马行空和雄心壮志一个托底的保障。
2.1 转行工作党的申请材料
文书工作之后再次准备申请,我发现了一些专属工作党的申请福利:首先是被迫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随着注意力分散被减缓的压力。赌气想着“如果雅思都考不出来、那还转什么行呢?!”
我在全职工作状态下花了3个月的时间考出了需要的雅思成绩。备考期间的日常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工作时则尽全力提高效率、争取早下班。步行上下班的15分钟路程成了我清空大脑、调节情绪的缓冲区,虽然也有在大街上戴着口罩默默流泪的情节出现,但这种不把学习的压力带到工作里、也不让工作的烦恼影响宝贵的学习时间的原则,反而帮我减少了很多胡思乱想和情绪失控带来的内耗。
非常感谢我就职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别的不说,看老板夸自己真的令人开心地在心里放鞭炮。信中他对我的协同合作能力以及对设计的热情做出了肯定,这是无论在哪个设计领域都非常重要的特质。
lanni老师带我修改了数轮的动机信
作品集整个作品集一共有5个项目,分别是针对职场女性的app、在图书馆里使用的智能交互设备、让人在睡觉时也工作的交互装置、创造出亲密社交环境的互动灯具,以及翻新自我本科城市设计项目的城中村服务设计。虽然大部分都是标准的交互项目,但是我的空间设计思维和能力从选题、分析的过程中得以体现。
楚月老师带我做第一个项目时的目的很明确,一方面带初入门的我完整了解交互设计的流程,另一方面让我未来求职时有软件交互项目可与面试官分享。在我今年春季实习面试交互设计岗位的过程中,我都会选择用这个项目作为切入点。FORWARD WITH HER以女性这一弱势群体为关注点,从自身出发,我在转行和提升自我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职场女性的帮助,也感受到了我们所面临的特殊困境。通过搭建线上软件平台和线下的交流服务系统,为遇到困境的职场女性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多的可能。
在第二个项目Let the Book “Talk"是天津实战营的翻新项目。我们从“以物为中心的设计”角度出发设计了一张卡,它能放大“书的声音”来吸引读者的与书产生交流。实质上,卡片所传达的“书的声音”来自于它背后的读者群体。在新的读者被吸引阅读这本书之后,她的反馈也将会通过书和装置传递给下一个读者。这个项目通过创造书和人的交流,实现了读者与读者之间、群体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和对话。
第三个项目“Dream Pillow”用批判的思维对职场加班现象进行讨论。加班工作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这已经成为资本、员工和社会的共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资本家开始使用模糊生活和工作边界的方式来变相剥夺员工的生活时间。“Dream Pillow”就是这种趋势的一个具象化体现。员工时刻戴着“枕头”工作,似乎是被允许随时睡觉休息,但实际上这个“枕头”时刻收集着工作环境的信息,在员工休息的时候播放出来让他们即使在睡觉时也处于工作的状态。希望通过佩戴这个令人不适的滑稽装置,激发人们对于过度工作的思考。
在项目LECO中,我以亲密社交这个需求需求为出发点,分析了亲密社交空间的构成条件和现实空间的限制因素。为了能让设计方案适用于不同场景和用户,我设计了一个外形像树的灯以及一系列交互游戏。灯光营造的空间引导玩家并温和地隔离出一个亲密社交的空间,同时引导玩家协作游戏,进一步给社交创造契机。
服务设计项目Growing with City源自于我大四的城市设计学术项目,目的是对风光村——一个被城市包围的村子进行改建。建立在本科课程项目的大量研究成果之上,通过对利益相关群体的需求和村子的客观环境条件分析,我提出了一个符合村民居住习惯和经济状况的微改造方案。
2.3 没什么纠结的选校
理性角度出发,我的择校围绕毕业后求职展开。课程落地性、学校知名度(就业认可度)、留学成本是我优先考量的因素。同时我担心一年的学制和入学即秋招的情况没有办法让我在求职时做好充足的准备,从而错过宝贵的应届求职机会。
所以在选校上,我并没有经历太多纠结,也没有终于下定决心的隆重时刻。米兰理工的设计学科在QS世界设计排名第五,虽然学校偏科严重综排欠佳,但找工作够用,在国内设计行业也有较高的校友影响力。同时米理相对较低的学费和生活成本也能省下一笔留学预算,退可攒下钱来抵御风险,进可环游欧洲感受世界,美滋滋!
但实际上上面那些分析都是我做完决定后的合理化理由哈哈哈,我一直走的“小问题努力理智分析,重大选择靠感觉决定”的路线。感性地说当看到米理第三次亮了我的绿灯,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天意吧!”。兜兜转转这么多年,或许命中注定我就是要去米理、要去意大利。对“意大利到底有什么在等着我?”的好奇心压过了一切优势劣势的条件梳理。拧巴了这些年,从景观遗产到可持续建筑与景观,再到数字与交互设计,可能我终于找到了和米理相处的最佳方式,终于可以不带任何顾虑、饱含期待地去和这位老友见面。
02-关于转行
2.1 交互设计是目前的最好选择
我依然想留在设计行业,设计在我看来是用美好的方式和缜密的逻辑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的每一环对我来说都有巨大的吸引力。从空间体验设计(景观建筑设计)到用户体验设计,改变的是承载解决方案的方式,不变的是发现、分析到解决需求和痛点的思维能力,以及评价设计方案质量的“品味”。虽说转行,但我一直积累的设计经验依然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同时我梦想进入到一个更前沿、更轻量的设计领域,出发点当然是为了更高的报酬。我喜欢深圳、成都这样的大城市,但能享受大城市的文化娱乐美食资源才是真的生活在这里,而不是住在大城市里吃便利店。收入水平也是work life balance很重要的部分。
但没有一个行业可以永远站在风口上,我没有走一步看十步的远见,只能让目前的选择尽可能地给未来的自己提供更多机会。交互设计背景的就业方向涵盖互联网、游戏、转型制造业(车企)、咨询公司和交互艺术设计工作室等,岗位选择包括UE、UI这类体验设计方向,也可以尝试产品经理、用户研究等相关岗位。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不受任何限制,无论以后想法又有了怎样的转变,对于目前的我来说交互设计都是最佳选择。
我也有信心可以在新的领域快速掌握技能、适应学习和工作环境,这种信心来自于最近几年源源不断的正面反馈。毕业之后更加明显地感觉到每个人都是被作为个体进行评价的,而我非常幸运地总是遇到给予我肯定的同学、老师和同事。以前总认为自己是个慢热的人,但通过几段工作、实习、参加studio的短期经历,让我发现我也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地学习、上手、并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在不断实践中累积起来的底气让我在面对新领域时少了担忧和顾虑,因为我发自内心地相信“只要我想做到,我就可以做到。”
不知道说啥了给大家表演个才艺——换头像
2.2 转行带来了什么
在以交互设计师or体验设计师的身份获得一份全职工作以前,我都不认为我真的转行成功了(非常严谨)。转行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迷茫和焦虑的时候更多了。每日难免三省吾生:我可以做到吗?我能做好吗?未来真的会跟我想象的一样吗?在建筑行业可以相对清晰地看到每个岗位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3年助理5年建筑师、考证、升职称等等,但最国内互联网行业最年长的交互设计师或许还没有40岁。
在互联网野蛮生长的这些年里,大家半路出家各显神通,每个人的经历都独一无二,这些值得借鉴又难以借鉴的经历会给人一种遍地都是路、怎么走都可以通向成功的错觉。但同时互联网行业对低年龄的追求又逼着人只能有一次机会选一条路走,因为不能浪费时间、不能蹉跎变老。在这个体系标准之中,27岁的我已然【不再年轻】
年龄焦虑大概是世上最无解的焦虑之一,逃避不可耻且很有用。
把注意力从”我可能会获得什么“转移到”我已经获得了什么“上,转行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选择。不仅仅是多学了几个软件、多了几个能投简历的公司,而是在转行过程中逐渐去了解建筑行业之外的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切。和建筑大类的同学聊天,发现我们都曾经把自己的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本专业,骄傲于精致的插画风效果图和为了大作业通宵熬夜的经历,对就业情况和其它行业完全不了解、不关心、不在意,直到进入社会后经历一轮轮“这和我想象中不一样”的暴击,想改变但却发现自己毫无准备、无从下手,只能自嘲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但实际上努力肯定没有错,我们或许只是应该在努力的过程中多抬起头来喘两口气,多管管别人的“闲事”。无论是否转行跳槽,保持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敏感度,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遇到或许改变人生的机会。
单纯从工作流程上来说,交互设计和景观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重思考、轻产出。不需要复杂精致的建模、渲染和后期呈现,意味着交互设计师可以分配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头脑风暴、逻辑梳理、测试迭代和睡觉摸鱼。
同时,无论在什么行业,设计都是一个需要多方沟通和妥协的角色,跟传统建筑行业相比,交互设计师和甲方(产品经理)、施工团队(开发)的距离被拉近、地位被拉平(但不是完全平,取决于所在团队),决定方案细节的一些原因也不再那么“致命”。最终导致的工作状态是,和同事讨论方案(俗称开会)的时间远多于自己默默画图琢磨方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被推动着保持一种大脑高速运转思考的状态,快速反应和输出。
第一天在实习工位拍的照片(现在已经不坐这个位置啦~)
03-关于GAP YEAR
我始终相信只要经历了,就不是浪费时间,每件事情的意义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出现。(虽然hr可能不这么认为哈哈哈)
经历过本科毕业时踌躇满志的主动选择gap year,到疫情时期茫然焦虑地被迫进入gap year,再到决心转行时孤注一掷开始gap year。4年的时间里,能写入简历的只有两段4个月的实习和一段8个月的全职工作经历,但所有经历带来的积累和成长让我觉得这四年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这些隐形的收获在我转专业申请的这一年里体现出了价值,好像是一直在为了这次奋战默默准备,连我自己都忍不住会惊喜道“哇原来我这么厉害了!”
感受最深的是我的情绪管理、抗压能力变得很强,这让我在一轮又一轮的申请截止日期之前又高效又淡定。最紧迫的就是赶米理的第一轮申请截止,之前三四个月磨不完一个项目的我竟然在半个月肝出了两个项目,加上两位靠谱又淡定的黄老师的紧密配合,让我每天都能输出一堆新图纸,有效抑制睡前焦虑。全身心投入产出和休息的结合,即使每天只睡4、5个小时也能保持精神和心情的亢奋。
我也不后悔曾经选择了景观设计,特别是当我发现学设计是在不停增加我欣赏这个世界的新视角。我不再是一个景观设计师,但不妨碍我看得懂好的景观和建筑设计;我还是交互设计的初学者,但已经意识到自己开始关注日常生活中好的交互设计细节。
同样,学习摄影、画画和钢琴让我更加理解这些艺术作品的美妙,作为一个快乐的欣赏者,我心满意足并且期待了解其它新的事物。
回顾本科毕业后的这四年,每一年都是当下人生最快乐的一年。超酷的事情是我去了很多城市、认识了很多朋友,经历了杭州的夏,上海、成都、深圳的秋冬,花时间住上几个月感受长居在这个城市的生活。也很幸运没有错过家乡昆明的春天,能陪伴家人聊天吃饭逛公园、度过重要的节日,也是长大后难得的体验。
爸妈和我,和6月的西安城墙
所有的谢谢
利用今天过生日的特权向大家炫耀一下我有多幸福多幸运。也是借WD的平台用一个比较正式、又不那么矫情的方式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帮助我的所有人。
感谢的C位一定属于我的妈妈,对于我这个不安分总走“岔路”的女儿,她一直支持我的决定、听我倒苦水说焦虑迷茫。当我拧巴纠结,她总能杀伐果断地帮我砍掉没必要的顾虑。现在的我对自己的一切都很满意,而妈妈是造就这一切的人。
感谢爸爸、爷爷奶奶以及其他家人,他们一直都支持着我,即使没搞明白我到底整天在折腾啥。他们总是关心我吃没吃上好吃的、睡没睡饱、最近有没有买到喜欢的鲜花,却从来不催我恋爱结婚、赚大钱或是回报什么。奶奶挑的金边叶子的蝴蝶兰小花陪我熬了无数个夜,拥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大家庭是我的幸运。
欢迎来参观我的书桌~
感谢WD工作室和我并肩战斗的几位老师。楚月老师是我转行的领路人,更是我整个申请的“定海神针”,从申请定位、时间安排、网申,到两个项目从脑爆选题和图纸输出,只要她说“可以”,我就能瞬间安心。
带我写文书的Lanni老师已经在我申请之后迅速变成了我的好朋友Lanni!她用强大的耐心和责任感带着我一轮又一轮修改文书,发高烧也扛着帮我推进进度。查到米理绿灯时第一时间跟她分享,感觉她比我自己还开心~
网友祥哥像个永远在线的全能小助手,超有耐心,无论是心理焦虑还是申请问题,没有什么是和祥哥聊一通解决不了的~
雪桥老师不仅帮我hold住了整个作品集的走向,更在我申请的最后阶段展现出了惊人的神奇力量,面对我申请近20个项目的排版难题,她用高行动力和丰富经验快速给出了最优的调整思路。
嘉慈老师真的替我操了不少心,又要保证我作品集的质量又担心我熬通宵的身体。实战营时的每日小汇报,到后来数不清多少次的反复讨论,她带出了我作品集里分量最重的项目,也见证了我进步最快的一段时期。
黄镜源老师,缓慢的语速,高信息量的输出,每次跟着他花2小时捋完思路,我都需要时间一个人静静。时间不长但是他带我做出了作品集里最喜欢的项目之一,直到今天都会感慨“天啊这么酷居然是我做的!”
婉璐老师是亲切的小姐姐,她的鼓励让我做出了一个温柔的项目。
感谢陪我在5年雅思3年作品集的漫漫申请路上艰苦跋涉的猩猩、依芸学妹、小白和六总,作为国家传播焦虑一级运动员,他们是我情绪上头时第一波炮轰对象。这几年间我们之中有人回国结婚,有人工作又回归校园。总是被新消息顶到最上的聊天内容,是换了手机内存不足也一定要备份的废话连篇。即使很多时候消息并没有及时回复,但是无论何时,我知道他们都在。
感谢并肩同行战友的茜雅,两个人分别从中国的西南和东北偶遇在天津,但却能像认识了几十年的老朋友一样那么合拍。我永远会记得一起走过凌晨三点的立交桥下,也会记得通宵之后顶着狂风暴雨去海底捞做美甲。不知道未来我们的路会往哪里走,但我非常期待能和她继续疯出新的回忆。
感谢我的老师赵老师和前老板Brandon,他们给我的帮助不只是一封推荐信那么简单。在我还是他们的学生和员工的时期,他们给我了很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去尝试哪怕可能会犯错。感谢他们对于我转行的支持和理解,即使我离开了景观行业,他们对我的影响也会一直推动着我。
一年前的今天,我和家人一起庆祝完26岁生日,收拾行李第一次走进了WD杭州工作室。
一年后的今天,我又回到了喜欢的深圳,以一个交互设计实习生的身份。
写完稿子的此刻,时间跨过0点,27岁的大冒险开始了,这必然又是充满惊喜的一年。虽然我还是有很多焦虑和迷茫,但我已能用更从容的心态接受它们就是我生命里的常态。未来也势必还会有不如意和不满足,但我也有信心只要想做,就一定有所收获。
“随便我,变成了自己、放过了自己,想要去哪里、便去了哪里,看透了风景、沦为了风景,都可以。“
都可以。
本文由WELLDESIGN独家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最新文章
- 米兰理工大学风景园林
留学攻略 · 2024-06-06
- 日本嵯峨大学
留学攻略 · 2024-06-06
- 工业设计德国大学排名
留学攻略 · 2024-06-06
- 华成立顿大学
留学攻略 · 2024-06-06
- 伯克利考试考什么
留学攻略 ·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