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学院_威尼斯学院美术馆

2024-07-02 15:02    来源:留学在线       阅读量:0

“提香·花神——乌菲齐美术馆威尼斯画派珍藏展”日前在上海东一美术馆对外展出。作为第东一美术馆与乌菲齐美术馆合作项目的第三个大展,该展览聚焦以艺术大师提香为代表的威尼斯画派,呈现49幅艺术杰作。

除了展览同名作品、提香代表作《花神》外,展览亦有诸多名画值得细读。《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特选刊展览部分作品赏析予以刊发。

自14世纪以来,绘画、雕塑和建筑对塑造威尼斯的城市面貌做出了决定性贡献,而体现在公共及私人宫殿、教堂和广场上的装饰艺术则在16世纪达到了顶峰,此时文艺复兴运动已经趋于成熟。

展览策展人安娜· 比谢利亚(Anna Bisceglia)在《提香与友人在十六世纪的威尼斯》一文中写道:“16世纪是威尼斯艺术的黄金时期,而这也要归功于在城市里云集的以提香为首的一众杰出艺术家。提香与他的导师乔尔乔内,以及其后的丁托列托、委罗内塞、老帕尔马和雅各布·巴萨诺等人一同创作了一系列以戏剧化构图为特征的绘画作品,作品中充盈着浓烈的色彩,热烈而大气。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当时的现实和社会,各有千秋,并对同时期的欧洲艺术,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提香·花神——乌菲齐美术馆威尼斯画派珍藏展”正在上海东一美术馆展出

“提香摆脱了传统的佛罗伦萨画派作画方式,既没有运用几何透视法,也没有事先对人物造型或构图细节的关系打草稿,而是采用十分独特的,直接在画布上创作的形式。在用几笔深色颜料草草勾勒出底稿后,提香开始一层层覆盖颜色,从不透明到最透明的,正是以这种方式, 形成了其画作的质感。他不像米开朗基罗或达·芬奇那样通 过素描和明暗对比法来营造物体体积感,而是通过色彩和光线的结合使用,也就是根据光源的方向使色调变暗或变亮,并保留对一些细节的深化直至最后阶段处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提香与16世纪威尼斯画家的绘画看上去是如此生机勃勃且热情奔放,因为画中的风景仿佛真的随风而动,而人物就像真实的生命一般在呼吸。 ”

《慈悲圣母》

提香·韦切利奥《慈悲圣母》

展出的第一幅画作不仅展现了提香的艺术理念,同时也宣示了他在威尼斯享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在画面的中心,身穿红衣的圣母站在一个巨大的石龛之中,并将她的斗篷覆盖跪在她面前的人物。这种意象自中世纪以来在基督教传统中广泛流传,象征着圣母玛利亚对教会及所有人类的保护。提香在圣母的左下侧描画了他的自画像,画中的他背对观众,身穿黑色斗篷,佩戴着象征财富的昂贵金链。提香也把他的家人画进画里,尤其重要的是在他旁边的儿子奥拉齐奥,以及继承他工作室的侄子马可。明快 的笔触,浓厚的涂抹和深沉的色调,这正是提香晚期作品的特点。这幅画是受乌尔比诺公爵圭多巴尔多二世·德拉罗韦雷的委托,其一部分是由助手根据提香的素描完成的。

《托马索·莫斯蒂肖像》

提香·韦切利奥《托马索·莫斯蒂肖像》

这幅画背后有题字,内容是:“1526年,25岁的托马索·莫斯蒂。来自卡多雷的画家提香”。学者们推断此画作于1520 年前后,然而这段题字用了17世纪的字体,应是作品完成多年后才加上去的。关于这幅画属谁所绘,最初是由美第奇家族眼光最为敏锐的收藏家之一——红衣主教莱奥波多· 德·美第奇当作提香真迹购入的,但它在1675年被定为摹本,原因可能是大量覆盖的层层油彩影响了它的辨识度。 经过修复后,这幅画于1909年重新被归入为提香的作品。 至于画中人的身份,他穿着带有毛皮衬里和可拆下袖子的大衣、饰有黑色刺绣花边的高领衬衫,打扮优雅时尚。这红衣主教托马索·莫斯蒂在教会的身份不太相称——在1526年,他正担任费拉拉主教座堂的大主教一职。因此,有人认为,这幅画实际上描绘的是他的二弟温琴佐,甚至是三弟阿戈斯蒂诺。不论描绘的是谁,这幅肖像都是提香的杰作之一。人物造型无懈可击、生动迷人,棕、黑色调的男性服装在当时被视为优雅和精英的身份象征。疾速的笔触把这名男士刻画得栩栩如生,甚至让人物形象具有了某种超越时代的色彩。

《圣母子、圣约翰和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

提香与工作室《圣母子、圣约翰和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

提香从他的艺术生涯之初就一直受委托绘制供信徒在家中私下灵修之用的以风景为背景的小幅圣母子画像。由于这 类画像不受教堂公共祭坛画的传统束缚,提香得以探究不同的表达手法,以更具创意和意义的方式将圣母子和自然环境融合起来。这幅作品是他对这个主题最深入的一次探讨。此类主题首次于提香在16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幅作品中出现,他在人物构图上遇到了困难,并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与众助手共同对这个主题构图反复修改并绘制了多个版本,而这就是其中一幅。一直以来,在画中抱着耶稣的女信徒的身份存在着争议,但她很可能是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是文艺复兴时期被多次描绘的一位圣人。

《维纳斯、丘比特、狗与山鹑》

提香与工作室《维纳斯、丘比特、狗与山鹑》

在提香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多次描绘赤裸的维纳斯。16世纪30年代,他以《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因此启发了各种衍生作品。这幅画作一直为世人所称道。二十年后,提香再接再厉,绘制了一幅新的维纳斯卧像——不同的是这次以风景作为背景。提香凭借他的创新构图方式而大受欢迎,得到了大量的复制画订单。这些复制作品现存有几个版本,其中包括这一幅。各版本之间有细微的差异:原本在绘时,床脚有一名风琴手,伴随在维纳斯身边,后来提香又加绘了一名鲁特琴手。在这个版本中,提香没有描绘音乐家,而是用一只狗填补了空闲的空间。丘比特把他的箭放在床尾——这是原作没有的内容。提香似乎是为了满足他那份止不住的创作欲望,才会不断在作品上做出这些变化。

《维纳斯、丘比特与伏尔甘》

雅各布·罗布斯蒂, 又名丁托列托《维纳斯、丘比特与伏尔甘》

在16世纪30至40年代,当丁托列托还是威尼斯一名初出茅庐的画家时,就已深受提香的作品熏陶,例如这幅作品便是受到提香迷人的维纳斯画像所影响。爱神维纳斯对丁托列托而言是一个陌生的主题,一般来说他更擅长描绘圣经题材。也许因为提香太受欢迎,订单数目远超他能力所及,丁托列托才会接到这类型的委托。然而,他为这题材 注入了独特的诠释。

丁托列托发挥了自己营造戏剧张力的长处,并借鉴了提香 绘画的女性裸体形象,再将其融入故事情节中。丁托列托在画中添加了维纳斯的儿子丘比特,并描绘了她的丈夫火神伏尔甘从帷幕后探出来的身影,把提香笔下慵懒的维纳 斯画像改成一个生气盎然的家庭画面。满身肌肉的伏尔甘 和生动的帷幕,令人想起丁托列托另一幅画作《圣马可解救奴隶的奇迹》中洋溢的那种力量。

《圣马可解救奴隶的奇迹》

雅各布·罗布斯蒂,又名丁托列托《圣马可解救奴隶的奇迹》

这作品尺幅相对较小,描绘的是有关圣马可一段传说。这段故事出自雅各·德·佛拉金所着的中世纪基督教圣人传记集《黄金传说》,讲述了圣马可死后所行的众多奇迹之一:圣马可是威尼斯的主保圣人,他死后,有一名仆人 违抗主人命令,前往威尼斯瞻仰他的遗物。仆人被带到主人面前,在众人的围观下被按在地上。在即将被行刑者处死之际,仆人向圣马可呼救。圣马克从天而降,粉碎了刑 具,解救了这名奴隶,令在场的人惊讶不已。

这幅画曾是佛罗伦萨大公的藏品,原藏于威尼斯圣马可大会堂,19世纪中期被运往卢卡,曾一度被认为是现藏于威尼斯学院美术馆的丁托列托同名巨幅画的素描稿。直到20世纪50年代,学者逐渐认为这幅画是工作室绘制的临摹作品。然而,目前正在进行的修复工作却揭示了笔触的精巧运用,表明它的确是这位威尼斯画派大师的真迹。画家并没有采用稀有昂贵的颜料,他以疾速的笔触勾勒人物和人群,并留出空闲的区域使构图更加巧妙。与现藏于学院美术馆的那幅画相比,这幅作品的画面显得更为和谐。这些都是威尼斯画派画家在创作大幅绘画过程中所绘制的概念图中反复出现的重要特征,值得关注。

《摩西的考验》

乔尔乔内《摩西的考验》

法老坐在高高的王座上,命人把两个篮子带到婴儿摩西面前——一个装着金币,另一个装着仍在燃烧的余烬。这是为了考验摩西,他在不久前踩了法老的王冠而冒犯了法老。据传说所述,摩西没有选择金币,而是选择了余烬, 结果烧伤了嘴巴,从而让法老相信他并无冒犯之意。这一题材旨在表现法老审判的残酷,与仁慈和正确的司法管理做出对比。

这幅画是少数被定为乔尔乔内真迹的作品。他为威尼斯艺术带来了创新,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家,被誉为风景画的创始者。乔尔乔内将画中人群置于自然环境中的同时,研究如何运用不同光线下的自然景观反映人物的情感和整体氛围。这位画家对色彩十分敏感且善于运用,懂得如何在有限的色相中体现色调上的变化。

《基督受洗》

保罗·委罗内塞 《基督受洗》

基督受洗的故事,在《马可福音》(1:9-11)、《马修福音》(3:13-17)及《路加福音》(3:21-22)皆有记载。《约翰福音》则记述了施洗者约翰的所见,他亲眼目睹圣灵降临在基督身上,却并未有提及他接受施洗。委罗内塞是 16世纪威尼斯画派的领导人物,与提香和丁托列托齐名。 他根据正典福音书的记载,对这个主题进行了诠释。画作中,耶稣在巴勒斯坦约旦河附近的一片空地上接受圣礼, 施洗者约翰在三位天使的陪伴下将水倒在他头上。象征圣灵的鸽子、施洗者约翰的碗与基督的头部,委罗内塞将三者置于同一轴线上,暗示了三位一体的教义。这位画家也创作了其他以基督受洗为主题的作品,现藏于不伦瑞克的安东·乌尔里希公爵美术馆和位于罗利的北卡罗来纳艺术博物馆。这幅画作于1667年被托斯卡纳大公费迪南多二世· 德·美第奇在安科纳购入,展示于乌菲齐美术馆,并在1699 年被纳入皮蒂宫的费迪南多大王子典藏。画中人物俱倾斜着身躯,形成了奇特的构图,委罗内塞以华丽又轻巧如泡沫的笔触,捕捉了这个故事中最非凡、近乎奇迹的一刻。

《圣母子、施洗者约翰、图卢兹的圣路易斯和两位赞助人》

保罗·委罗内塞 《圣母子、施洗者约翰、图卢兹的圣路易斯和两位赞助人》

委罗内塞是少数具有创造戏剧能力的文艺复兴画家。无论是在神话、宗教或装饰画,他总能创作出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角色和表演效果的生动舞台。这种特质使他在威尼斯和更广泛地区的教堂成为备受欢迎的祭坛画家。

这幅作品是委罗内塞为家乡维罗纳的圣费尔莫教堂所绘制的祭坛画的缩小版本,而维罗纳是威尼斯在意大利本土最重要的领地之一。这幅画虽是委罗内塞的早期作品,但已显露出惊人的天赋,他能够把祈祷图像中截然不同的元素融合为一个故事:圣母和圣婴出现在台面上方,圣人上前敬拜,为在画面底部祷告的两位赞助人代祷,构成了凡人和神之间的一段对话。

《朱迪斯 》

雅各布·安东尼奥·内格雷迪, 又名老帕尔马 《朱迪斯 》

在这幅画中,一位年轻富有、衣着典雅的女子手持匕首, 托着一个相貌粗野的男子头颅。她是圣经中的女英雄朱迪斯,在她杀死敌人首领霍洛芬斯后,砍下了他的头颅以鼓舞同胞的勇气。朱迪斯有着红润的肤色和金色的头发,她整洁优雅的外表与霍洛芬斯的粗鲁、兽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霍洛芬斯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头发很长,留着长长的黑胡子。画家借圣经故事描绘了一个富裕、华贵的女性,他仔细地绘画女子衣物上的细节,逼真得使观众仿佛能听到布料磨擦的沙沙作响。这个主题的原型可能是像提香《花神》一类的作品,但老帕尔马的诠释更平和宁静, 他笔下的女英雄朱迪斯为自己的价值和美丽而自豪。

这幅画于17世纪由维多利亚·德拉罗韦雷捐赠给乌菲齐美术馆。她是乌尔比诺领主的后裔,也是托斯卡纳大公费迪南多二世·德·美第奇的妻子。

《沙漠中的圣杰罗姆》

西玛·达·科内利亚诺 《沙漠中的圣杰罗姆》

杰罗姆是四世纪的基督教圣人,他在画中以忏悔的苦行修士形象出现,在石壁凿出来的书房中探讨宗教经典,面前的骷髅头提醒着他反思生命和世俗事物的转瞬即逝。前景中有一头正在安静休息的狮子,在杰罗姆为它拔除了爪上的刺后,便成为了他忠实的伙伴。

杰罗姆身处的这片原始、孤寂的自然风景也同样是画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被刻画得极其细腻——这是15世纪末威尼斯画派的特征。 从这幅画作的小尺幅可以得知,这是私人委托作品。这幅引人沉思的宗教画适合个人祷告之用。 这幅画是由西玛·达·科内利亚诺绘制的。他是一名备受推崇的画家,在威尼托大区推动了乔瓦尼·贝利尼的风格和创作的发展和传播。

《农夫一家(撒种的比喻) 》

雅各布·巴萨诺 《农夫一家(撒种的比喻) 》

这幅画作描绘了一个身穿16世纪衣饰的农夫家庭的日常生活:父亲在田里撒种,母亲在照料孩子,而小狗在嗅闻地上残余的食物。宁静的田野,天边渐渐泛起夕阳,预示着一天即将结束。这个场景还有第二个含义,与布道者的播道撒种有关,这对基督徒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它暗示了基督的信息和他的教会的传播。巴萨诺将宗教故事呈现为一 个真实、简单的日常故事,这归功于他独特的作画方式, 这种方式十分有效,以至于我们几乎可以呼吸到乡村的空气。笔触轻快、柔和,描画得如此生动,让我们可以感知到草的质地、狗的皮毛和农民衣服的织物。雅各布·巴萨诺与他的儿子描绘大自然及日常生活的优秀技巧为他们带来莫大的名气和大量的订单。他们绘制尺幅较小的画作,适合用作粉饰家居。

【注:本文据东一美术馆展览配套图录《提香·花神——乌菲齐美术馆威尼斯画派珍藏》整理,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提香·花神——乌菲齐美术馆威尼斯画派珍藏展”于2024年3月29日展至7月28日。

"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