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院

2024-09-08 17:00    来源:留学在线       阅读量:0

作者:

马晓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兰煐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陈瑾羲(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本文以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院校的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课程设置,总结了实地参观与讲课结合、重视阅读及研讨环节、专题为线索组织课程的三大教学特点,并提出课程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为我国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目录概览

一、课程概况二、课程特点三、影响因素四、小结及启示

城市空间的存量更新和品质优化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挑战,对城市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关乎城市设计、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对面向非专业人士的通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亟需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加强我国同类课程的建设,通过扎实的课程设置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并通过通识课程提高公众的城市设计认知水平,为城市空间品质优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美国城市设计教育发展时间长,优秀建筑院校的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研究可为我国提供参考。

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是指介绍城市设计范畴和框架的入门课程,课程内容可包括城市设计的定义、简史、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和实践等。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建立对学科的认知,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城市设计是“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空间对象所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有必要将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作为通识课程的重要一类加以考虑,推动各个学科接入城市设计,创建美好未来人居环境。因此,认知性和概括性是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的主要特色,而不以“专”和“深”为课程建设的目标导向。

当下诸多国内建筑院校开有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如清华大学的城市设计概论课、城市设计导读课,东南大学的城市设计导论课、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的城市设计概论课等。国内学者对国外城市设计教育亦有相当研究。如金广君将美国城市设计硕士培养模式概括为跨越型、包容型、独立型三种模式(1991年),以及新出现的第四种类型即分散型(2018年),并对10所北美案例院校的课程模块、知识结构进行了解析。杨春侠、耿慧志(2017年)以宾夕法尼亚大学4门代表性课程为例,分析美国院校城市设计教学特点。

叶宇、庄宇(2017年)基于国际知名高校课程分析,总结了城市设计专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方向、培养时间与课程架构。张颖、宋彦(2020年)以美国6所大学为例,从培养模式、组织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成效等方面总结了美国城市设计教育的进展和现状。

本文选取美国五所知名建筑院校,针对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的教学设置进行研究,总结其教学特征并分析其动因,为我国同类型课程优化提供参考。

一、课程概况

美国的城市设计教育发展早,至少可被追溯至20世纪初期,迄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1934年,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率先提出城市设计教育的概念。1956年,第一次城市设计国际会议在哈佛大学召开,标志着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和定位在学科层面上达成了共识。其后,哈佛大学等众多美国院校陆续构建了城市设计教学计划。至1960年代后期,已有70多所美国院校开设城市设计相关课程。

本文选取的五所建筑院校都开设有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且城市设计相关学科的排名与知名度均位居美国前列,具有典型研究意义。它们是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下文简称MIT)、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下文简称耶鲁)、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下文简称哈佛)、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下文简称伯克利)、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下文简称宾大)的建筑学院或建筑系。通过对五所案例学校的选课列表和课程大纲的查找与阅读,筛选出14门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具体信息如表1、图1、图2所示。

图1:课程面向对象 图2:课程属性

二、课程特点

1.实地参观与讲课结合

上述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普遍注重实地参观,采用讲课融合实地参观的方式,通过实地参观加深学生对城市设计课堂讲授内容的认知。在课堂中,老师讲授相关的知识与案例,在实践环节,进行相应案例的实地调研,辅以论文、速写的方式对参观体验进行呈现。

麻省理工学院的城市设计技能课程,包括观察城市、解读城市、再现城市三部分,课堂学习与实地参观交替进行。为期7周的课程中,前5周每周三课堂授课、周五参观调研,后两周课堂设计并完成大作业(表2)。在观察城市环节,老师带队学生在波士顿及周边地区进行实地参观,以步行的方式体验城市空间,介绍城市设计的专业术语、阅读城市的方式方法,并要求学生通过速写记录城市意象。在解读城市环节,实地调查继续深入,学生收集数据并练习制图等分析方法。到再现城市环节,回归课堂使用手绘或电脑建模制图的方式,为新的开放空间构思设计方案,训练学生以图面和书面语言的形式交流城市设计理念的能力。

耶鲁大学的“城市艺术: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主要由高年级学生选修。同时,高年级的建筑设计教学每学期会开设8~10个不同主题的高级设计课(advanced studio),在世界各地选择不同的城市与命题。各组老师会带领学生到世界各地进行为期十天左右的地段调研,学生可趁此机会将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与实地参观的城市空间相联系。

如2022年春季,高级设计课的地段有美属维尔京群岛(Virgin Islands)的圣托马斯岛、圣约翰岛等,洛杉矶、柏林、墨西哥城、华盛顿、旧金山、德克萨斯州等。2020年之前的参观地点还包括欧洲、亚洲、南美的城市如锡耶纳、雅典、罗马、伦敦、东京、迪拜、皮乌拉等。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与设计课相辅相成,促使学生批判地观察城市现象,并尝试将理论应用设计实践。此外,伯克利的“城市设计:城市建设与场所营造”课程,实地参观与课堂讲课、阅读、研讨和课程作业相辅相成,从实地体验出发让同学更好地了解城市设计的目标、方法、背景及挑战。实地参观环节使得课堂内讲授的相对抽象的知识和理论与实地身体感受相结合,有助于调动日常生活经验参与学习,是城市设计教学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具体内容。

2.重视阅读及研讨环节

案例院校的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在讲课或讲座前后,都会辅以阅读和研讨环节,与课堂授课和实地参观相辅相成。通过在课前阅读与讲课主题相关的文献材料,提前了解话题背景、思考相关问题。在课后设置研讨环节,以领读、讨论和辩论的形式探讨相关内容,既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培养了批判性观察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阅读材料很好地提供了线索,引导学生结合现象和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并为改善城市空间提出自己的观点。

麻省理工学院的“城市设计研讨会:当代实践视角”课程包括七讲,围绕气候与城市设计关系的专题展开。教学大纲写明,每次讲课前需要提前阅读的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讲座后、研讨课前,还需阅读城市设计实践的概念模型、设计作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等相关文献。如表3所示,第一讲为课程介绍,课前布置“多元都市主义的五个维度”的文献阅读,提前了解都市主义涉及的方面和主题。后续课程分别围绕一个主题,由该领域专家授课。第二讲基础设施/自然/景观,课前阅读材料包括麦克哈格的经典著作《设计结合自然》等,围绕授课主题进行预习铺垫。

课后研讨时,阅读材料包括“城市设计程序与过程”“作为都市主义的景观”“设计与绿色新举措”,相比课前阅读材料更加深入,指向城市设计与景观实操时的具体方面,如程序、节能举措等。在研讨环节,由一小组学生结合阅读材料和讲座汇报展示,而后各个小组以开放辩论的形式进行讨论。围绕课程的课外阅读和研讨设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深度参与。

还有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城市设计与发展概论课程包括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师授课和专家讲座都配有阅读和讨论环节。哈佛大学设计的城市课程,每个城市专题的最后一节课程都设有与演讲者进行问答讨论的专门环节。宾大的案例研究与城市设计探索课程的八个专题都设置配套的课堂讨论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设计练习和汇报。

3.专题为线索组织课程

以专题为线索来组织课程是案例课程的第三个特征。专题线索包括时间、地域或是元素,即以历史演变发展,各个地域案例,或是城市设计的元素为线索组织课程内容。亦有两条或多条线索交叉并行的课程。专题形成相对独立的小单元,同时前后联系构成课程总体,组织清晰,有时层层递进。

耶鲁大学的“城市艺术:城市设计导论”课以历史演变为线索,课程划分为“前工业时代的城市空间与形态”“工业时代城市的批判与规划”“后工业时代城市的景观与可持续性”三个部分。每部分的课程内容也按时间顺序进行组织,如第一部分“前工业时代的城市空间与形态”分为三讲,依次讲述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动因。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讲述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城市设计基于崇高的城市理想从完整规则的几何图形出发,出现圆形、八边形、正方形等理想城市的布局形态。以历史演变为线索组织教学,使得不同时期的城市设计思潮得以按照时间顺序呈线性展开,对于学生理解社会变迁、经济、政治和技术因素对城市设计的作用具有积极作用。

哈佛大学的设计的城市课程采用地域案例为线索,关注不同地域的代表性城市。如2021年秋季学期以波士顿、柏林、巴黎、巴塞罗那、里约热内卢、上海、孟买七座代表性城市为主题展开授课,其中亚洲城市两座、欧洲城市三座、美洲城市两座。围绕上述城市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设计文化、社会公平、气候环境、区域背景、实践项目、故事及品牌八个方面的讲授,揭示了不同地区城市设计和空间形态背后的形成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此外,课程还提供关于城市空间动态和历史保护的两场讲座,在内容上拓展了更广泛的比较框架。通过特定城市分析,地域对城市空间形成的影响得到揭示。

采用时间和地域并行线索组织的课程,如哈佛大学的“构建城市体验:从雅典卫城到波士顿公园”课程,同时以城市历史演变与城市案例作为内容组织的线索。课程整体按时间顺序组织,每个时间段内选取当时的典型城市作为案例进行重点讲授。课程的前半部分重点关注古典时期的城市,依次讲述雅典、亚历山大港、罗马、君士坦丁堡和安提俄克;后半部分则着眼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式城市,包括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马德里、巴黎、伦敦和波士顿。

宾大的案例研究与城市设计探索课程以城市设计元素为线索展开,包含“优质城市提供什么”“从地域到特定场所”“关于公共领域”“关于城市填充物”“深入研究历史”“流动性/基础设施和城市形态”“社区和城市设计”“景观/生态/变革性城市主义”八个专题。以元素为线索的课程关注城市设计的构成,指向实践中设计好城市的组成部分如公共领域、社区,再将其组合起来,便可获得良好的整体城市形态。

三、影响因素

1.学位项目

院系是否设有城市设计的专门学位,直接影响着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定位、面向对象,由此直接影响课程设置。五个案例院校中设有城市设计项目的有,伯克利的城市设计专门学位(城市设计硕士,Master of Urban Design),哈佛、宾大的城市设计专门化学位(Master of Architecture in Urban Design /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Urban Design;Master of City Planning:Urban Design),麻省理工学院、宾大的城市设计证书(Urban Design Certificate),均在研究生阶段。伯克利和耶鲁在本科设有城市研究的文学学士学位(Bachelor of Arts in Urban Study)。

设有城市设计专门学位、专门化学位、证书项目的院校,项目的设立目标即城市设计的专门化人才培养,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成为其核心课程,要求在第一学期或学年进行修习。如伯克利的城市设计硕士项目,城市设计的表述课程在培养计划中被列为秋季学期的核心必修课程。课程通过讲座结合研讨,在硕士阶段初期引导学生思考当代城市设计实践的问题与解决途径,为后续的城市设计studio课程和论文训练奠定基础。城市设计:城市建设与场所营造课程作为城市规划系开设的选修课程,对核心课程进行补充(表4)。

不同项目的城市概论类课程的内容和授课形式侧重不同。学位类项目的专业性更强,讲座与研讨为主要形式。如设有城市设计专门学位的伯克利,城市设计:城市建设与场所营造课程主要通过阅读、讲座、研讨,介绍城市设计领域和相关实践,帮助学生探索什么是好的城市设计。证书类项目面向学生的学科背景相对广泛,课程内容有所不同。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城市设计证书项目要求第一学期必修的城市设计概论课包括城市设计研讨课:当代实践视角和城市设计技能:观察、解读和再现城市两门课程。

其中,城市设计研讨课面向有专业背景的学生,研讨课与讲授课时比约为0.8∶1。城市设计技能课面向无专业背景的学生,侧重于城市设计分析和实践的技术方法教学,增加了设计实践操作的环节,实地参观、讲课和设计实操的课时比例约为0.8∶1∶1.1。实践操作的环节比讲课更多,以帮助非专业背景学生尽快了解城市设计面向实践的应用路径。

在城市设计专门化方向的项目中,建筑、规划或景观通常是学位授予的专业载体,城市设计是其中的一个专门化方向。该类项目的城市设计概论课一般不作为核心课程,而是作为城市设计课组中的必修或选修课。如伯克利城市规划硕士的培养计划中,城市设计的表述课作为城市设计方向的推荐选修课程,为学生城市设计实践补充理论和方法层面的知识。哈佛在城市设计方向的城市规划硕士项目中开设面向规划师的城市设计课,从规划师的视角介绍创造跨尺度的建筑和环境和谐关系所需的城市设计方法、技术和工具。

比较而言,本科阶段的城市设计项目通识性更强。如在本科设置城市研究学士学位的耶鲁和伯克利,各开有一门面向本科生的概论类课程。耶鲁的“城市艺术:城市设计概论”课为城市研究(Urban Studies)学士必修课,并面向全校一年级开放;伯克利的“城市设计:城市建设与场所营建”课面向本科高年级开放。两门课程,均通过课外阅读、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城市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广度。

2.任课老师

任课教师的研究方向不同,也会直接影响概论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如阿兰普兰特斯教授的研究方向为当代美国建筑和城市主义,并注重实践,在耶鲁创立了城市设计工作坊(YUDW),致力于康涅狄格州和大都市社区的城市设计研究。他在耶鲁讲授的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以城市设计历史演变为线索进行组织,介绍典型城市设计的案例,并通过案例引出城市设计的一般问题和原则。必读参考文献涉及不同时期的城市设计理论及实践案例(表5),在研讨课中进行讨论。同时,普兰特斯也教授研究生城市设计课,他在概论课中讲述的知识,在城市设计实践教学中得到应用、对照和反馈。

哈佛设计的城市课程由拉胡尔梅罗特拉(Rahul Mehrotra)和彼得罗协调整个课程组织。两位分别是现任和过去的哈佛城市规划与设计系主任,整个教师团队中有四位是哈佛城市设计项目的核心教师。课程包含波士顿、柏林、巴黎、巴塞罗那、里约热内卢、上海、孟买七座城市专题,分别由对该城市具有深入研究的专家讲解。如布斯盖茨是西班牙人,巴塞罗那城市主义实验室(LUB)的创始成员,并参与过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是讲授巴塞罗那的不二人选。亚历克斯克里格(Alex Krieger)曾是波士顿城市设计委员会成员,由他讲授波士顿。

罗参与过诸多中国城市的城市设计和规划咨询,也是哈佛中国项目研究中心的成员,因而讲解上海专题。课程的案例挑选考虑了城市的全球代表性,分别选自美国、欧洲、南美和亚洲,同时也考虑了教师的研究专长。由顶尖的研究专家讲解该代表性城市,教、研相长。

3.学科文化

不同院校的城市设计学科在各自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及文化,这也间接影响着概论课的内容和组织。

哈佛和宾大都具有深厚的城市设计学科传统,因此也都设置了城市设计方向的学位。哈佛1950年代举办第一次城市设计国际会议,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学科。1961年明确地将城市设计课程列为建筑学硕士的研究生课程。宾大早在1954年就向全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城市设计课程,1965年实行了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双学位的硕士培养计划,是美国第一个恢复城市设计教育计划的大学。由此培养了一批1970—1980年代在城市设计的杰出人才如贝肯(Edmund Bacon)、乔思朗(Jon T. Lang)等。

1998年起,乔纳森巴尼特(Jonathan Barnett)任宾大的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也曾任城市设计研究生项目主任,并教授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课程。学院的重视和人才的聚集,使得城市设计成为宾大的优势和特色学科,学院因而也设置了城市设计硕士、专门化项目及证书,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是其中的核心课程。

凯文·林奇对于麻省理工的学科理念有很大影响,他认为城市设计应该是“city design”而不是“urban design”,不仅包含规划方面的控制建设,还包括活动和特色计划、环境模式创造和促进环境教育,涉及法律、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迄今麻省理工规划系的城市设计方向计划仍沿用了city design的说法,名称为City Design and Development,其概论课程如城市设计与发展概论课,内容不仅涉及城市的物质形态与空间设计,更关注了城市的形成机制、城市设计与社会的关系等,注重城市环境的历史、理论、社会、实践等多个层面。

耶鲁的城市设计依托建筑学教育开展。1969年耶鲁大学取消城市规划系,迄今并未复建。当前耶鲁建筑学院以建筑专业为主,城市与景观作为发展和综合建筑设计方法的重要基础之一,帮助建筑设计面向城市环境、生态、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城市设计概论课的设置以辅助建筑学的核心主干课程设计课为目标。

四、小结及启示

本文对美国五所建筑院校的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进行了分析,指出其教学具有实地参观与讲课结合、重视阅读及研讨环节、以专题形式组织授课三个主要特点。总体而言,国内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阅读和研讨多数不在主干课环节中、不作强制性要求。国内课程在优化改革过程中,可考虑结合实地参观,如本地的街道、广场、历史街区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并促进思考本土城市空间的独特性。在阅读和研讨环节,可根据课时加强文献的导读和讨论,鼓励学生结合实地参观批判性地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在专题讲课方面,国内同类型课程可进一步邀请世界一流专家加入授课,促进直接沟通与交流。

国外院校开设研究生城市设计项目、方向证书,或在本科阶段结合通识教学设置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的举措,也反映了学科通专结合的特点。概论类课程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在通识教育方面对大众对生活其中的城市空间的认知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建筑院校也需要以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为载体,结合院校的历史特色、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方向等,推进和完善城市设计相关学位及证书项目的设置,并对面向大众的通识教育进行探索,为跨专业交叉的未来人居空间营建创造可能性。

(本文节选自《美国建筑院校城市设计概论类课程教学分析——以麻省理工、耶鲁、哈佛、伯克利、宾大五所院校为例》,原文刊登于《建筑师》杂志2023年6月刊,头条版已略去文中所有注释、图片来源、参考文献等信息,正式版本以原文为准。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