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音乐大学
2024-11-09 16:21 来源:留学在线 阅读量:0
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七章 民族主义音乐
第二节 民族乐派(上)
二、波希米亚(捷克)民族乐派
向阳光
(二)斯美塔那
1.艺术生涯
(1)少儿时代
捷克音乐史上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那就是贝德里赫·斯美塔那。
他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和创始人,
一生致力于复兴民族文化,
用音乐谱写祖国的壮美河山,
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之父”。
斯美塔那1824年3月2日,出生于波希米亚(现属捷克共和国)的莱托米希尔镇一个比较殷实的家庭中,他的父亲是瓦尔德施泰因伯爵的酿酒师,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音乐。家乡壮阔的森林、山丘、沃野滋养了斯美塔那的童年,也在他内心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终其一生,他都深深热爱着家乡的自然风光,也时刻忧虑着祖国的前途与命运。
斯美塔那很小就显露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他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钢琴,6岁举行公开演奏会,8岁开始作曲。他的启蒙老师是捷克卓越的音乐家约瑟夫·普罗克什,斯美塔那从他身上得到了很深的教益。
父母亲对儿子首先表现在小提琴演奏,然后是钢琴演奏方面的音乐天赋十分赞赏,他们积极鼓励他有所发展。斯美塔那也分享了父母亲对舞蹈的热爱,尽管他十几岁时曾为此虚度过一段时间。童年时代给斯美塔那留下的另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对大自然风光的鉴赏,比如因家庭在1831年移居南方所见到的波希米亚的南方景致。
大自然所呈现的神奇力量不仅体现在斯美塔那后来创作的、用精湛的音乐技巧来反映波希米亚历史和神话的交响诗系列《我的祖国》中,还表现在歌剧《利布舍》和《吻》之中。
捷克农村当时的音乐教育缺乏系统性,差不多还在沿用18世纪的教育方式。但对接受教育的斯美塔那来说,这些已经足够了。作为十几岁的孩子,他在波希米亚几个城镇所接受的正规教育是相当随意的。15岁时,他带着父母亲的祝福去了布拉格。尽管当时的布拉格远没有像19世纪后半叶那样成为活跃的文化中心,但它已经是众多巡演艺术大师重要的演出目的地。斯美塔那在这里遇到了他的主要偶像李斯特的音乐。大都市的魅力太具有诱惑性了,使得斯美塔那常常为此而逃课。
(2)青壮时期
1843年中学毕业后到布拉格专攻音乐,这时斯美塔那已开始形成具有捷克民族特性的音乐风格。1849年,斯美塔那投入革命运动,参加巷战。也就是说,他在青年时期积极参加了反对奥地利统治、争取自由独立的革命运动,创作了著名的合唱曲《自由之歌》、乐队曲《欢呼序曲》和钢琴曲《布拉格大学学生兵团进行曲》等一批具有鲜明爱国主义思想的音乐作品。同年8月,斯美塔那致力于民族音乐的教育和振兴,创办并领导了布拉格音乐学校,组织音乐会演出。
革命失败后,他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困境。1856年,斯美塔那被迫流亡于瑞典的海德堡城从事音乐活动:在那里,他参与了多种音乐活动。斯美塔那在1856—1861年居留国外期间,曾去德国魏玛访问了李斯特,在李斯特标题交响诗的启发下,并按照李斯特奠定的交响诗体裁,创作了3首文学题材的交响诗:第一首《理查三世》取材于莎士比亚,第二首《瓦伦斯坦战场》取材于席勒,第三首《哈孔·雅尔》取材于欧伦施雷革。
在《理查三世》等3部交响诗中,从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但是,事业和成就都未能减少作曲家对祖国的怀念。在此期间,如1859年6月,奥地利被拿破仑三世击败后,对捷克作了让步,给予一些自治的权利;1861年,国内政治形势好转,同年夏天斯美塔那回到了祖国,以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教师、音乐活动组织者的身份活跃在捷克乐坛上,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民族歌剧的创作中,成为公认的捷克音乐的领导者。斯美塔那一生共创作了10部民族歌剧。
1862年,为支持和推动民族歌剧事业的发展,斯美塔那与其他进步人士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筹建了布拉格临时民族剧院,在奠基仪式上,他充满自豪地宣布:“捷克人的生活,是在音乐中”。剧院的成立,为民族歌剧的演出提供了条件。1863年,他创作完成了第一部爱国歌剧《勃兰登堡人在波希米亚》(1862一1863)。这是一部反映13世纪捷克人民反抗勃兰登堡封建领主统治的历史剧,既表现了斯美塔那的爱国主义思想,塑造了捷克人民英勇不屈的形象,也展现了斯美塔那擅长清新优美的民族旋律的创作技巧,特别是体现了把波尔卡舞曲引入音乐创作中独有的风格特征。
1866年,斯美塔那创作了第二部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剧情:叙述农村青年叶尼卡(男高音)以机智挫败媒人克卡尔(男中音)和继母的阻挠,终于和心爱的姑娘玛仁卡(女高音)结成眷属。剧中用了波尔卡、富里安特等民族舞曲。这部喜歌剧是斯美塔那最重要、最成功、最受欢迎的歌剧。这部作品于1866年5月首演时,因普法战争即将爆发,公众没能给予应有的注意。同年10月,它在布拉格用捷克语再度公演,立即受到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被出卖的新嫁娘》不仅标志着斯美塔那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期,而且成为捷克民族歌剧的象征,在欧洲歌剧史上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1868年,斯美塔那创作的《达里波》则描写少女米拉达(女高音)营救身陷囹圄的革命情侣——达里波(男高音),因情节类似贝多芬的歌剧,而被称为“波希米亚的《菲岱里奥》”;又因音乐中用了主导动机,而被视为“瓦格纳化的民族歌剧”。也就是说,创作的《达里波》,是斯美塔那写作民族正歌剧的尝试。它以民间传说中的达里波为主人公,刻画了一个主持正义的骑士由于杀死残暴的官吏而惨遭杀害的悲剧性形象。在音乐风格上有瓦格纳的影响。1871—1872年间,斯美塔那创作了一部英雄性的歌剧《里布舍》。
"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最新文章
- 捷克音乐大学
留学攻略 · 2024-11-09
- 教育部认证的美国音乐学院
留学攻略 · 2024-11-09
- 剑桥音乐专业和英皇哪个好
留学攻略 · 2024-11-09
- 剑桥学音乐
留学攻略 · 2024-11-09
- 剑桥视觉与表演艺术学院
留学攻略 · 2024-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