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音乐传媒什么专业

2024-12-03 09:20    来源:留学在线       阅读量:0

▲黄智骞,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计算机作曲及录音工程专业,是一位游走于多元媒体形态音乐领域的资深音乐人。在2021美国好莱坞音乐传媒奖上,他的《率土之滨——十三州府组曲》获得了器乐/管弦类年度作品提名。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在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艺术类)中,梁天山作词、黄智骞作曲的歌曲《甜蜜的高帽》位列其中。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表示,在音乐创作方面最重要是解决音乐语言的问题,另一个重点则是创新。

据介绍,早在2016年,黄智骞参与的游戏《航海王激战-中文版》就曾获奖;他参与的纪录片《老佛山·新天地》曾获广东省广播影视奖纪录片一等奖。此外他创作的歌曲《广州的声音》曾获“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主题曲”征集活动一等奖。

获奖作品《甜蜜的高帽》有广东民俗文化的味道

关于作品《甜蜜的高帽》,黄智骞告诉记者,“‘家国家国’,你照顾好你自己的家,其实也是爱国”,他说,“我和梁天山老师就从这个侧面去写,为什么我们可以有幸福的生活,做一个好的丈夫,或爸爸,就是国家给了我们一个好环境。”

“第二个就是我跟梁老师商量,大家都写普通话,我们写一个粤语的,展现广东的本土文化”,他说,“所以这首歌里面有很多地道的广州话的表达,包括用的锣啊、打击乐啊、高胡啊,都是广东的味道。我们把这种民族的东西和交响乐糅合在一起,既有阳春白雪的一面,有艺术的高度,又有烟火气,有民俗的、广东文化的味道。”

黄智骞认为,在音乐创作方面最重要是解决音乐语言的问题,“影响音乐语言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音乐人所成长的环境,又如音乐人曾经接触到的作品,你从里面吸取到了一些养分,并且把它们糅合到你的成长环境当中,加上实践得到的反馈,就形成了你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

另一个重点则是创新。

“我刚刚参加完中国音协的一个创作营,他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新,因为不断重复那些一样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黄智骞说。

“在我的作品里你能听到有一段很喧闹的打击乐,好像菜市场的那种感觉,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从音乐技法来讲它是不合理的,但我当时就是觉得在这里我需要这样一个东西,就是一种感觉。虽然它不是一个很常规的东西,但因为这里‘需要’它,所以我就把它放进去了。这就是艺术创作个性。”

谈音乐“翻译”传统和当代的连接

9年前,黄智骞开始接触游戏音乐的创作。做《率土之滨》的时候,一开始是不顺畅的,“很正常,一个新的项目是没方向的。当时我每一条都写了六七版,但甲方都觉得过不了,不是那种感觉。后来我发现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一直在模仿,就很难受。”

《率土之滨》上线了两年之后,市场反应非常好,黄智骞的压力也变小了。“我就按照我理解的中国风,慢慢积累慢慢写,写了有两三百条,包括广告片、战斗场景、地图场景的音乐,等等,有长有短,有快有慢,针对不同的节气、传统乐器,也都有专门的表现。”

三国的故事是个很大的IP,怎么把游戏的场景和传统的音乐文化结合起来,这给了黄智骞很大的空间去发挥,“写着写着就变成了一个我的音乐语言,就是这个东西一听就是我的,一听就是属于《率土之滨》的,就成了一个很强的音乐IP”,他说。

“我们第一次拿到国外的提名,是《率土之滨》中十三州府的套曲,包括扬州、冀州、幽州等不同的地域,音乐有着不同的风味,总之各地的元素都有”,他说,“外国的听众听起来就觉得很新鲜。因为它结合了现代音乐的语言,但又有大量的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所以拿了最佳管弦乐的提名。后来一共是六次提名。”

黄智骞说:“我在这些音乐里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风格,可以说我做了一个‘翻译’的工作。为什么要‘翻译’呢?因为一个外国的听众听中国的传统音乐,听的时候更多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但他接收不到你想传达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把那些的东西翻译成一个外国听众也能听懂的语言。他就能进入到你的音乐世界,感受到你所描述的画面和你想表达的东西。”

音乐文化“走出去”需要一个强大的载体

在创作游戏音乐的过程中,黄智骞找了许多国外的素材,包括使用一些欧洲的传统乐器比如鲁特琴来演奏中国的旋律,用西方的管弦乐队来展现中国的场景,等等。他觉得,这些做法都是有效的辅助,“和很多国家的乐手、乐队、指挥合作的过程中,一开始演出会别扭,因为你这种音阶、听感,是他们之前不熟悉的,那些留白的东西,不是他们习惯的音乐逻辑的东西。随着合作的深入,大家就越来越默契。有个匈牙利的乐队,我觉得他们是最懂中国音乐的。他们一年大约有200次录音是与中国有关系。这也是一种文化输出,让外国的艺术家先读懂中国,然后经由他们,逐渐让中国文化为更多的人所接触、认识。”

黄智骞说,这几年红的不少歌曲都是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曲、原声,为什么呢?一是因为它有一个强有力的载体,让人们可以快速地接收到这个音乐;二是这个载体令音乐更有画面感,帮助听众理解。现在我们一年产生大量的音乐作品,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载体,其实触及率很低。如果有更多的国际合作、交流大量开展,有高效率的工业化生产,那么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会成为一个有效媒介。

“可以说我们现在正在建立一种新的模式、新的认知”,黄智骞说,“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中国音乐人找到在国际上的合作机会,让中国印记、中国语言的音乐文化变成国际上的主流审美。我相信这对于有志于中国音乐创作的人来说都非常鼓舞,这将是一个世界的大舞台。”(完)

来源:广州日报

"留学在线"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邮箱756005163@qq.com,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